编者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部署,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重点实施了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观测网络建设等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我国昆明举办。为宣介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特推出15篇案例,从不同角度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成效情况。

“国宝”失而复得,生物多样性保护见成效

阳彩臂金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82年,我国曾宣布这种“国宝级”甲虫灭绝。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牵头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旨在摸清生物多样性状况、评估保护成效。

近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配合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开展调查时,在丽水市庆元县、龙泉市和景宁畲族自治县等多地惊喜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阳彩臂金龟的野生个体!其中,在庆元县调查到了阳彩臂金龟较大的自然种群,也是该市首次发现这一国宝甲虫的完整种群。更令人欣喜的是,发现地点位于距百山祖保护区10公里以外的自然生境中,刷新了这一国家级保护物种的分布范围。

阳彩臂金龟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臂金龟科,数量稀少,其对生境质量要求极高,是重要的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生物;1982年,中国宣布阳彩臂金龟灭绝,近几年才逐渐有野生个体发现,有些是在自然保护区内。本次在自然生境同时发现旗舰物种雌雄个体,进一步说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恢复,生态保护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