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全省生态环境执法经验交流,加强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执法效能,9月24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在保山市举行云南省生态环境执法机构“结对子”帮扶签约仪式。

会上,16个州(市)生态环境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围绕“结对子”帮扶内容、方式、安排等方面作主旨发言,并签订“结对子”帮扶协议。厅执法局局长周鑫作会议总结。

会议指出,近年来全省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以大练兵为总抓手,坚持突出实战、坚持面向基层、坚持科技赋能,不断展现了新时代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的昂扬风貌,但从整体来看,各地区在发现问题能力、案件查办质量、新装备运用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执法队伍建设水平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

在充分征求相关州(市)意见后,全省16个州(市)生态环境执法机构,分8组开展“结对子”帮扶试点。“结对子”帮扶既是畅通双方沟通的创新手段,也是发挥大练兵补短板、强基础、激活力、抓落实“指挥棒”作用的具体举措。根据“结对子”帮扶协议,帮扶工作由“结对子”双方自行选择,重点解决被帮扶州(市)大案要案不会查、新装备新技术不会用等问题。帮扶州(市)选派执法尖兵、业务骨干赴被帮扶州(市)开展打击危险废物、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专项执法行动,协助查处、指导办理大案要案;帮扶州(市)指导被帮扶州(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工作,给予生态环境执法技术援助和业务能力提升培训。被帮扶州(市)选派执法人员赴帮扶州(市)跟班学习执法办案。

会议要求,各州(市)要认真研究,健全工作机制,找准方向路径,确保“对子”结得牢,帮扶见成效。一是要有实际行动。按照帮扶协议,认真谋划工作举措、方法步骤、时间计划,“一事一案”,把帮扶工作做实、做细。二是解决现实问题。要结合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方法举措,帮助解决实际难题。三是培养执法骨干。把人才培养作为“结对子”帮扶的核心工作,帮助被帮扶州(市)培育一批善用新技术、新装备,能发现新问题,会查办大案要案的执法尖兵,“传帮带”实现整体执法水平提升。四是确保长效沟通。“结对子”双方要形成常态联动、长效沟通机制,建立友谊桥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随后,与会人员围绕“结对子”帮扶重点内容开展了座谈交流。


供稿: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  张炳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