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了今年以来全省自然生态保护有关工作情况。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席峰、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束宁红、副处长孙盛出席会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宣教处处长李祥龙主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监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出了坚实的步伐。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席峰介绍,今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工作部署并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持续推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督。将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完成情况纳入设区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探索开展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体系。继续联合省直相关部门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对违法违规问题整改情况实行月调度,通报超期未完成和临期需完成整改问题点位情况,督促各地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和问题整改。从2017年开始,连续6年每年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持续开展部门联合巡查和问题核实,严厉打击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压实责任,推动整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严格守护生态保护红线。总结试点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经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监管流程,印发《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实施办法(试行)》,规范和指导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内遥感监测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现场核查,推动开展全省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开展建设项目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建议部门审查,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修复监督。
三是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编制印发安徽省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方案、工作指南和技术指南,规范有序推进调查工作。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年度工作任务清单,统筹省直相关部门协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举办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开展伴随式采访,组织各市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组建安徽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库,推动开展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四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修订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和建设指标,从严格准入标准等方面着手,推动创建程序和创建指标与国家标准有效衔接,更好地培育和促进省级示范区向国家级示范区提档升级。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协同省发改委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特色小镇建设等有关工作。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工作,显著提升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
2022年,安徽省囊括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体系所有5个奖项。其中,入选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数量并列全国第一;环保领域最高奖项—“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成功实现“零突破”。今年,南陵县、黄山市、歙县3个市县已公示为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石台县、绩溪县公示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自2017年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至今,安徽省已累计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2个,并列全国第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0个,并列全国第3。另一方面,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评选工作持续推进。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开展六届,累计命名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市、区)40个。
下一步,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将着力强化生态保护监管,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大生态保护修复监督力度,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推动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加快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文:安徽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