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村门口的坑塘里面的秸秆、垃圾、杂草堆积腐烂后,天一热就臭气熏天,这周围几排的人都能闻到,大家出门更是得绕着走。自从村里有了‘塘长’,每天都能看到手拿打捞工具的‘小红人’在那巡逻,现在坑塘很干净,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也不难闻了,路过的时候心情愉悦。”该村村民对治理后的坑塘纷纷称赞。一块块醒目的公示牌,上面写着“沟长”和“塘长”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一条条沟、一个个坑塘有了“管家”,有了负责人。近期,叶县“四措”并举全面推行“沟长制”和“塘长制”,扎实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擦亮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
动员部署有“速度”。县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为民办实事进行推进,多次组织乡镇(街道)召开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推进、调度会议,副县长何鹏飞出席会议就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有关要求进行研究部署,科学谋划,提出了思想站位明确、方案内容明确、考核标准明确、任务目标明确的具体工作要求,着力黑臭水体溯源工作,确保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消除不反复,彻底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专项治理有“深度”。各乡镇(街道)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属地责任,摸清本辖区内农村黑臭水体底数,在所有行政村建立了“一沟(塘、坑)一档”制度,明确了村级坑塘、沟渠管护的直接责任人、巡河员、保洁员,每个坑塘周边均落实了村级“沟长”“塘(坑)长”公示牌、张贴了宣传标语,健全了治理后的农村黑臭水体垃圾清理和打捞体系,网兜、竹扒等打捞设备配备齐全,并建立了定期、日常调度机制台账。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宣传工作,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让黑臭水体长“制”久清。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塘长”620名,“沟长”150名,坑塘、沟渠累计巡查3850余次,清理水体垃圾986余吨。
考核验收有“温度”。5月26日至27日县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九个督查组成立农村黑臭水体考核验收组,对18个乡镇(街道)行政村开展为期两天的现场考核验收工作。何鹏飞亲自带队到龚店镇泥河张村、姜庄村就灰河及支流沿线养殖场取缔情况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进行调研,现场核实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等措施是否有效,水体周边是否做到岸净水清,并召开村级两委会,提出意见和建议。考核验收组前往各乡镇(街道)行政村查阅资料,开展现场勘查,与群众交流,参照考核标准,肯定了大部分乡镇(街道)行政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针对个别乡镇(街道)领导重视程度不高、治理不力、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同时要求其明确责任,严格按照治理要求,扎实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共抽查坑塘310个、沟渠36条,已完成整治坑塘296个、沟渠27条,暂未达到考核标准的目前正在整改中。
督查监管有“强度”。随着各村“沟长”和“塘长”的治理,村民们保护水源意识显著提高,成为叶县打通坑塘沟渠整治“最后一公里”的生力军。下一步,叶县污染防治攻坚办将继续抓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督导工作,不定期开展黑臭水体督查巡查,严禁表面治理和虚假治理,禁止简单采用冲污稀释、一填了之等“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文/平顶山市生态环境局叶县分局 潘红召 郑鑫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