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废料储存容器都需要打标签""注意危废标签上的危险特性一定要正确""烟气排放管道需要标明排放方向"……位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一家企业正在接待一群"特殊"的客人。这群人中既有执法人员、环保专家还有其他企业环保负责人,他们正针对该企业面临的种种环境治理问题量身定制整改方案。"这样的活动非常接地气,让我们的环境治理更加规范了!"企业负责人埋头记录着各种建议时激动地说道。这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和水务湖泊局今年开展的企业环境安全现场观摩学习交流活动中的一幕。
据了解,今年3月以来,该局以创新生态环境服务模式,通过组织企业环保负责人开展现场观摩学习交流活动,为所辖企业提供一个"零距离"学习交流平台,也为帮扶企业提供精细化生态环境服务。
此次活动主要根据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行业类别,分成电子、医药、医疗、涉及喷涂通用工序、机械加工、水处理、VOCs、氮氧化物等排放企业共七个环保服务组,对标环保先进单位,每组进行四轮学习。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和水务湖泊局借助观摩学习活动的机会,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和标准,解读最新的政策要求,听取企业介绍先进环境治理经验,并组织企业进行现场观摩。
与以往不同的是,参加观摩学习的人员都会领到一张犹如"试卷"一般的现场观摩记录表。按照观摩企业的产排污类型不同,记录表也分为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核技术单位、废水排放单位、废气排放单位四个类别,详细列举出十几项现场观摩时需要查看的项目,观摩清单下方专门空出位置来填写观摩时发现的问题,清晰明了。
观摩结束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和水务湖泊局会统一"收卷"检查,会通报表扬问题抓得准、表现突出的环保负责人,督促指导企业对交流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获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从"督着改"到"帮着改",从细节中观大局。经过多轮工作交流,该局把监管与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地落到实处。一改往日简单的责令整改、行政处罚的模式,带着企业共同观摩学习,帮助企业排查环境隐患、解决治污难题,将环境违法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了企业发展和环境安全"两不误"。
截至11月17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和水务湖泊局共组织开展交流活动18次,参与企业达到360家。此举不仅全面提升了企业环保意识及环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而且营造出一种互学互进、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全面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赋能助力。(文 | 贾冰 图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和水务湖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