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生机盎然。准能矿山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草木悄然吐露新绿,桃花如霞似锦般竞相绽放,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
国能准能集团坚持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在全面做好能源保供、加快转型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资源优势与创新实践,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新路。
产业升级向新向绿
黑色煤炭、绿色开采,矿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准能集团致力打造“煤海塞罕坝”,作别传统的“黑色印象”。
从采矿设计、穿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弃等生产环节,到设备维修、炸药生产、供水供电等辅助生产领域,都在积极推进智能化,科技创新正在为产业升级注入绿色动能。
液压挖掘机XE7000正在进行岩土剥离作业
“近年来,我们以科技创效为突破口,力求实现煤炭绿色智能高效开采。”黑岱沟露天煤矿矿长钮景付介绍,目前,该矿引进我国自主研发的700吨级液压挖掘机XE7000进行岩土剥离作业,与无人驾驶卡车协同运行,可实现采装运卸全过程无人化作业。
目前,两露天煤矿引进“大吨位”先进采矿设备,全员工效、设备效率、节能降耗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资源回采率长期保持98%以上,打造出安全、节能、环保、高效的智能矿山样板。
在煤炭洗选环节,选煤厂以“安全高效、绿色智能、清洁低碳”为发展目标,持续优化技术工艺和装备升级改造,对5套原煤系统、4套跳汰系统、4套重介浅槽系统、3套煤泥水系统、2套装车系统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加快向全生产流程、全生产系统“无人干预、自主运行”转变,实现绿色化、集约化、高效化生产。
绿色转型交响乐越奏越响。当前,准能集团聚焦主责主业,大力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攻关,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实施复垦区“光伏+生态修复”治理模式,规划采用绿电电解疏干水生产绿氢、绿氨,逐步形成光-氢-氨耦合的产业链,并加强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向煤化工产业延伸……不断增加“含绿量”、提升“含新量”,促进发展“含金量”。
造林绿化向美而生
春回大地万物苏,植树添绿正当时。4月17日,在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排土场,广大职工挥锹铲土、围堰浇水,共栽种5508株樟子松和文冠果树苗,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国家能源集团生态林”建设再添新绿。
2025年准能集团职工植树现场
“40多年来,植树已成为每年春天的惯例。”准能集团生产服务中心绿化队队长段国君一边指导职工种树,一边介绍道,“近十年,职工们共种植樟子松、油松、杏树等果树8万余株。”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作为绿化队的一员,他是矿山由黑变绿的经历者、见证者,也是实践者。
“建矿初期环境可没这么好。”在段国君的记忆里,那时的矿山岩石裸露、植被稀疏,只要一刮风,沙尘就像烟雾一样弥漫开来,办公桌上不一会儿就会落上一层灰。
从最初的秃山荒岭到如今的郁郁葱葱,是准能人接续奋斗的成果。他们植树造林,让荒芜之地披上绿装;改良土壤,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农牧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为绿色矿山发展注入了绿色活力。
多年来,准能集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行“边开采、边复垦”治理模式,创新形成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新技术,累计完成绿化面积9.95万亩,植被覆盖率由25%提高至80%以上,近5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增加14亿元,生态系统实现正向更替、良性循环。
生态向好,物种越来越丰富。矿区植物种群由最初的10余种发展到现在的240多种,赤麻鸭、天鹅等国家保护动物也“慕名而来”,构筑起一座绿色生态家园。
生态红利向民而兴
“很难相信这个地方以前是个煤矿。在煤矿开采完之后,它没有变成一片荒地,而是变成了各种生物的家园。”来自巴西的拉斐尔在游览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后,不禁感慨道。
黑岱沟露天煤矿矿区绿植成荫
准能集团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逐步构建并用好集工业遗迹保护、煤炭科普文化、生态文明展示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工业园区,持续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绘好“美丽卷”,形成了一本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账”。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先后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首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并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日益提升的含绿量,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绿色转型的甜头越吃越甜。
“现在养羊年收入有5万到6万元。”依靠矿区生态公司的帮扶政策,十二连城乡村民周继表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美好愿景。以绿色生态经济产业为支撑,准能集团与准格尔旗人民政府联合成立生态公司,创新开发“托管代养”经营模式,带动农民销售羯羊11000多只、肉牛860头、碱稻米及果蔬280多万斤,直接带动辐射上万人就业。
近年来,准能集团不断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机制、新方法,通过种植养护、畜牧养殖和生态旅游等,带动当地交通、餐饮、住宿、文化等产业发展,不断推动生态资源变为富民资本,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准能矿山的美,美在风光旖旎,更美在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两山”转化的新故事仍在续写……
文:王柯涵
图:崔龙 杨舒惠 包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