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三面环海,海岸线493公里,约占山东的1/6,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县级市。依海而生、与海相伴,如何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

近年来,荣成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景象。

 陆海统筹 和谐共生

走进荣成市桑沟湾畔的滨海公园,一侧是碧波大海,清风拂过海岸,卷起朵朵浪花;一侧是茂密松林,不见城市的喧嚣,尽可呼吸最清新的空气。

“桑沟湾海岸线全长82.6公里,海湾面积259.3平方公里,自然岸线44.9公里,是荣成最大的海湾。多年前,桑沟湾沿岸及腹地曾经是工厂企业、生活区域集中的地区,由于缺乏系统规划管理,海湾环境质量受到很大影响。为抓好桑沟湾综合整治,荣成市将精致理念融入美丽海湾建设,精细管理、精明增长、精致提升,重点实施了‘清养殖、拆散乱、控源头、修生态、护文化、提质效、促转型’七大行动,将桑沟湾打造成为天鹅栖息之地、产业创新之所、百姓幸福之湾。”威海市生态环境局荣成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荣成市投资1.7亿元实施樱花湖体育公园项目,面积2.8平方公里,对1.2平方公里的城市湿地进行生态修复,与周边6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同步治理保护。每年入冬,大批来自西伯利亚的大天鹅纷纷到樱花湖栖息越冬,在镜子般的湖面上上演“樱花湖之恋”。2017年起,连续举办马拉松、自行车、无人机等多项高规格赛事,并通过央视体育频道现场直播,全景展示了“自由呼吸·自在荣成”,极大推介了城市品牌。

蓝色经济 绿色发展

荣成市不断提升海洋环境精细化管理能力,推动传统海洋养殖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助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

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投资1.2亿元,打造“一厅一馆一车间一平台”,即集国家级海洋牧场展厅、海洋牧场体验馆、微藻培育示范车间、海上活动平台于一体的“海上粮仓”。其中,微藻培育示范车间主要开展三角褐指藻、雨生红球藻等高经济价值微藻的养殖工艺优化、提取工艺研发和产品开发等,并进行技术成果的熟化、推广与应用,通过对天然虾青素的提取及终端产品的研发,实现了国内雨生红球藻培育及虾青素制品系列突破。

在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里,工作人员借助5G+全景监控对海洋水质、营养成分和养殖品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的成熟运用和优化微藻养殖工艺等,牧场10万亩海区年固碳量可达42.5万吨,相当于7万公顷森林1年的固碳量,实实在在地改善了海洋生态。

目前,海洋牧场已构建起了“游、玩、学、食、购”的休闲渔业发展框架,每逢夏季,这里就会成为荣成市的旅游“热点”,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9个渔村、1000多人实现旅游增收。

如今的荣成市,四季皆景,春赏樱花、夏游牧场、秋看红叶、冬观天鹅,在“生态绿+海洋蓝”交织间,也绘就了一幅现代版的千里海景图。

 

供稿:威海市生态环境局荣成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