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盘水市强化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持续净化产地环境,严格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从源头上遏制污染食品流入市场、流向餐桌,源头治理工作成效明显。
强化部门联动,构建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体系
为有效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六盘水市结合实际,印发并实施《六盘水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六盘水市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分解落实六盘水市2022—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的函》《六盘水市“十四五”重金属污染防控工作方案》等,强化土壤环境源头管控与治理,筑牢土壤环境污染风险隐患“防护墙”,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工作中,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地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发展改革等部门协调联动,强化沟通和信息共享。生态环境部门按规定及时共享土壤详查工作情况;农业农村部门按规定及时共享农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情况、农产品协同监测情况;农业农村、发展改革部门按规定及时共享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情况;自然资源部门定期共享重有色金属开采情况,形成上下联动攻坚合力,不断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强化粮食流通中的质量安全监管,全链条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土法炼锌遗留废渣治理前
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治理后
积极推进项目申报,不断强化财政投入
以《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和“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主要任务为重点,结合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央项目储备库入库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受污染地块调查等项目立项,委托第三方编制有关申报材料。强化项目事前论证,重点论证项目必要性、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精准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建设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夯实项目实施基础。“十三五”以来,积极组织申报中央土壤污染防治资金,开展土壤污染治理,累计获批1.4亿元资金支持,治理面积约1192亩,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改善。
强化隐患排查,有序推进治理
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更新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目录,并要求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隐患全面排查和自行监测。2022年已完成涉镉行业排查整治及17家重点污染源周边土壤及地下水监测工作。严格用地准入管理,完成40个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推进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污染治理工程实施,完成钟山区汪家寨镇吴家寨村、木果镇、大湾镇小湾二选厂及水城区陡箐镇冷坝村4个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治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钟山区汪家寨镇左家营等2个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治理项目建设,全市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治理率达91%,超过贵州省下达目标6个百分点。建成4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日处置能力达23吨;3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1个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日处置能力达2700吨;市中心城区、六枝、盘州建成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在全省率先实现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全覆盖”、生活垃圾“零填埋”和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全覆盖”,有效防范土壤污染风险隐患。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源头治理工作事关全链条的首要环节。当前,六盘水市食品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做好食品安全和监管工作任重道远。今后,六盘水市将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努力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