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等相关工作,铜仁市生态环境部门利用新装备、新管理平台开展执法监管工作,通过推动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切实减少对企业现场执法检查频次,铜仁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优化创新执法新模式,进一步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工作。
对监管企业分类管理
建立重点及特色企业监管清单,通过对企业管理及守法情况进行红、黄、绿三色分类管理,一是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规范,且两年内未受到群众信访投诉和生态环境部门行政处罚的企业纳入绿色企业管理;二是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较规范,且两年内受到不超过2次的群众信访投诉(查实的)或受到1次生态环境部门行政处罚的企业纳入黄色企业管理;三是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不规范,且两年内多次(3次及以上)被群众信访投诉或受到生态环境部门行政处罚2次及以上的企业纳入红色管理。
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开展非现场检查
对企业进行差异化管理
加强对问题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进行监管,降低对企业的执法频次与现场执法检查。一是对绿色企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时,减少并不超过50%对该类企业的执法检查频次及现场执法检查,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控、无人机、走航车、监管平台、查厂外、访群众等非现场执法方式进行检查。二是对黄色企业“双随机、公开”监管时,按照随机抽查情况进行检查。三是对红色企业“双随机、公开”监管时,加大对该类企业不少于50%的执法检查频次,检查时以现场检查结合非现场检查进行全面排查。
执法人员现场走访群众侧面了解企业日常守法情况
将非现场监管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重要方式
通过使用无人机、走航车、污染源自动监控、排污许可监管平台等新方式将执法方式由原来的“人海战术”“撒网式监管”向“科技执法”“精准化监管”进行转变,提升执法效能。
优化创新执法新模式取得成效
截至目前,一是铜仁市生态环境局已将292家企业纳入分类管理清单,持续实行动态管控,其中,有189家绿色管理企业、86家黄色管理企业、17家红色管理企业。二是按照创新执法监管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纳入红色管理的企业进行动态监管,切实降低对守法企业的执法频次与现场执法检查。
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增加的压力下与疫情期间对于企业“六稳六保”的服务要求,铜仁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创新执法模式,精确管理、高质量管控,有效提升执法效能,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为人民保护好生态环境,用实际行动推动绿色发展。
供稿:贵州省铜仁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