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的现场执法频次减少了,企业有更多的精力生产经营,优化了营商环境。南阳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推行信息化监管,实行群众举报和社会化监督,执法的效能和力度加强了,严厉打击了污染直排、偷排恶意违法行为。

今年以来,市支队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监管和帮扶服务效能作为重点,狠抓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执法大练兵和帮扶企业取得成效。


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监管效能。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推行信息化监管,利用自动监控平台对企业排放数据、排污许可进行非现场检查,对于监测异常、群众举报等进行现场核查,减少不必要的执法检查。根据正面清单、绩效企业和重点行业企业,实行差异化管控和监督检查措施,引导企业向更高级别靠拢。对污染小、环境信誉好的企业做到无事不扰。强化科技手段运用,利用搭载有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检测和红外热成像探头的无人机,进行无干扰巡查,结合空气站点空气质量数据,检测出热点高值区域,不进企业大门就可以锁定污染源。利用PID、FID和风速仪等仪器,帮助企业找准治污中的难点、盲点。利用信息化和社会监督手段查处超标排放30起、环境污染罪4起,对恶意违法和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形成了震慑,维护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


执法频次减少的同时,帮扶服务效能提升了。在高新区一家防爆电气公司,企业通过扫二维码,就可以连接排污许可资料库,通过微信或是电话,随时联系到执法人员,实行管家式帮扶服务,解决生产运行中的难题。对企业采取清单式帮扶,线上培训、线下帮扶,将法律条文、执法清单和检查要点送企业,让企业掌握日常检查、事故应急的方法,依法依规生产运行,最大程度的减少违法的发生和行政处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采取包容监管和柔性执法,对于守法诚信经营的企业,大力支持帮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正面典型案例的教育引导的作用,准确适用“首违不罚”和“轻微不罚”,让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适用,切实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营造安心发展环境,让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


供稿:河南省南阳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杜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