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6月19至21日,襄阳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湖北保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共同举办2023年襄阳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活动,来自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的11支队伍同台竞技,在比拼中找差距、补短板、强本领、促提升,以技能比武检验执法队伍实战能力,锤炼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激发执法队伍活力,打造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的主力军。

在开幕仪式上,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珺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年,是生态环境执法“深化完善年”,是襄阳市作风建设“实干年”,全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建设要“一盘棋”统筹推进,用“实”的作风、“干”的劲头、“拼”的精神,答出“优”的成绩,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次比武以实战为核心,着重考核发现环境违法问题、现场调查取证、法律法规适用、处罚程序规范、案卷规范制作、非现场监管执法、信息宣传报道等内容,旨在全面提升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增强业务水平、促进队伍建设。11支参赛队伍共44名执法人员参加比武。

练实战 强化执法技能

比武以企业实地为“竞赛场”,结合当前生态环境执法重点工作,设置危险废物贮存不规范、废气在线监控数据造假、废水在线监控数据造假、排污许可证现场检查四大考点。参赛队伍依次有序进入考点进行检查,气氛紧张而激烈,在现场检查中,执法人员开启“火眼金睛”,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结合日常执法工作经验积累,深入排查、查找隐蔽环境问题,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和角落。

结束现场检查后,参赛队伍还需根据检查出的违法问题进行模拟立案查处,并制作一份完整的行政处罚案卷。在规定时间内,参赛队员密切协作,细致认真研究,依据现场检查问题记录,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行政处罚案卷制作,表现出了高效的团队配合和良好的业务水平。

拼技能 激发队伍活力

无人机具有隐蔽性强和巡查区域不受限等优点,利用无人机可以对不易现场执法检查的区域开展非现场检查。为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优势,本次比武将无人机操作纳入考核范围。参赛人员需操作无人机拍摄图像并判断出污染源位置。定点起飞、高空巡查、平稳降落、精准识别污染源排放口,在无人机比赛中各参赛队员沉着冷静操控无人机,熟练掌握无人机飞行技巧和检查手段,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执法铁军借力科技,以科技赋能执法检查,对环境污染违法行为进行监管的新模式。

典型案例剖析环节则要求参赛队伍对案例中存在的实体和程序不规范情形进行讨论与分析,并进行汇报讲解,这个环节也是对参赛队员协作配合能力的重要考验,在日常执法工作中,执法人员会遇到各种案件,互相合作,互帮互助,积极进行交流和讨论,能有效启迪执法人员办案思维,促进队伍进一步提升执法能力。

理论竞赛环节重点考察了执法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程度,参赛队员全神贯注,仔细阅读考题,确保能答好、答对每一道问题。

此外,比武还通过信息宣传报道环节考察了参赛队伍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宣传意识等综合素养,各参赛队员全力以赴,认真撰写执法宣传信息、整理相关素材,以图片、短视频、软文报道等方式,制作了一个个内容丰富又具有观赏性的小视频。

全体队列演练是此次大练兵技能比武活动的又一高潮,执法人员着装规范、精神抖擞、目光坚毅,无惧高温灼烤,听从指挥,迈着稳健的步伐,整齐进行列队训练,嘹亮的铁军口号振奋人心,每位队员都全力以赴,不甘落后,展现出了强烈的团队精神和争先意识,他们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示出环保铁军的飒爽英姿和蓬勃向上的精气神,让我们感受到执法铁军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本次比武具有参与范围广,比武内容实,组织实施好,比武效果佳的特点。通过技能比武,有效检验了各地实战练兵成果,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实战拔尖人才。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陈红等17人获优秀个人奖项,宜城等8个团体获优秀团体奖项。

“比赛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促进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素质提高的一种方式。”王珺表示,“各支参赛队伍通过技能比武有效锤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夯实了作风。”

下一步,襄阳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以此次大练兵技能比武为契机,坚持以赛促练、以练促战,将大练兵贯穿在日常执法工作中,以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执法铁军队伍为目标,抬高标杆、争先进位,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精准执法、科学执法、依法执法能力,擦亮生态环境执法的名片和生态底色,为襄阳市建设成为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绿色力量!


文/襄阳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