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至今年6月,贵州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90190人次,检查企业39082家次,开展跨省联合执法6次,跨市州联合执法15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524件,行政处罚金额15269.22万元,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案件105件,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23件,查封扣押33件,限产停产14件。”8月23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贵州省2021年以来开展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2021-2025”专项行动的具体情况。

     来真的,专项行动剑斩沉痾今年3月,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贵州省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2021-2025”专项行动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专项行动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根据国家三部委的统一部署,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印发《贵州省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从5月至9月同步在全省集中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对偷排偷放、涉危涉重、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严重环境违法犯罪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陈莉表示,通过发挥部门联动优势,对生态环境领域的违法犯罪坚持露头就打,以更严格的监管手段,更有力的打击措施,更有效的执法监督,依法严肃查处一批典型环境违法犯罪案件,集中侦办一批大要案件,严惩一批犯罪分子,曝光一批违法行为,进一步建立完善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有效遏制贵州省生态环境领域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来狠的,重拳打击“猫鼠游戏”污染排放偷偷摸摸,违法人员东躲西藏,是环境违法污染常见的“猫鼠游戏”,此次“利剑2021-2025”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此类事件。专项行动围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工业园区3类区域,乌江、清水江等跨省、跨市(州)7个重点流域,化工、白酒、煤矿、生活垃圾填埋场、城市污水处理厂等11个重点行业企业,非法排污、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14类严重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开展集中排查。      据陈莉介绍,贵州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部门结合全省生态环境问题从严排查专项行动,通过落实网格制和“三三制”现场检查工作法,按照“问题导向、全面排查、属地负责、从严执法”的原则协同作战,以生态环境问题易高发行业和区域为摸排重点,采取明查、暗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在日常执法监管、生态环境治理、重大项目审批建设、危险废物监管等重点环节对偷排偷放、涉危涉重、监测数据作假等严重环境违法问题进行清理、排查,广泛接受群众举报和其他部门移交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线索,做到有案必查、包案到人,落实责任。在省内组织开展交叉执法的同时,还组织与相邻省(市)建立跨流域联合执法机制,开展乌江、清水江、南北盘江、赤水河、都柳江、红水河等跨省、跨市(州)重点流域的联合执法,协调查处各类跨区域流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通过加强司法联动,开展专案督办,对重大疑难案件、跨区域及社会影响大的案件,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和省人民检察院联合进行专案督导,必要时上报生态环境部、公安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此外,贵州省生态环境厅按月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重大案件及时跟踪,会同贵州省人民检察院、贵州省公安厅加强对各地专项整治工作的指导,以高压态势集中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来严的,建章立制联合执法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在全国率先出台的《贵州省违法排污现场执法即时采样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违法排污现场即时采样监测行为;出台制定《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发布制度(试行)》,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典型案例,形成“打击一个,震慑一片,教育一方”效应;完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将奖励额度从1万元提高至20万元,大幅提高奖励金额,增加奖励情形,引导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制定《贵州省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对守法意识强、管理规范、信用良好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群众投诉反映强烈、时常违法违规的企业加密检查频次,对能力不足的企业加强帮扶指导服务,对恶意或严重违法者依法严厉惩处。一批管长远、管基础的执法制度得到建立完善,贵州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如虎添翼。

     据悉,贵州省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2021-2025”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与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进行工作情况专题对接,及时通报相关典型案件情况,会同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对赤水河流域有关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联合督查督办。专项行动的开展严惩了环境违法犯罪分子,有效遏制了贵州省生态环境领域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