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祁门县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为抓手,积极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推进资源节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加快建设“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的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祁门基本概况
祁门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自古以来,就拥有“世界红茶之都”、“御医文化故里”“自然生态王国”三张名片。特别是境内生态环境绝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全年95%以上。森林覆盖率88.64%,全省第一,林地面积305.5万亩,活力木蓄积量1200万立方米,拥有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国家级地质公园、查湾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还有阊江、新安江、秋浦河、青弋江四大水系,10公里以上河流69条,地表水达标率稳定达100%,近年来,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最美县域、国家森林乡村、百家深呼吸小城、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森林城镇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全面夯实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基础。
(一)聚焦高位推动,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指挥长的创建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统筹全县创建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调度创建工作,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创建工作汇报。及时制定《祁门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创建动员大会,形成县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责、乡镇主抓、社会主动的创建工作格局。同时,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领导,全面建立以“环境监督长制、林长制、河长制、路长制、田长制、树长制、茶长制”等“七长”共治,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追究制,压紧压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责任,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聚焦蓝天工程,防治大气污染。深入开展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累计完成秸秆入库2500多吨、废弃菌棒入库2320吨。大力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完成125户无油烟净化器问题整改。积极开展烟花爆竹经营市场秩序整治和集中检查,共查处非法存储、运输、燃放烟花爆竹案42起,收缴、销毁非法烟花爆竹2570余件。加强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全面落实建筑工地视频监控和在线监测系统,实行24小时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搅拌站”的建设工作。近年来,祁门县县域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截止2021年10月底,全县城区PM2.5为18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9.7%。
(三)聚焦碧水工程,防治水体污染。编制完成《祁门县“山水林田湖”生态环保资金项目统筹方案》,组织开展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行排污许可制度,累计完成排污登记类企业369家,发证类企业30家。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县17个乡镇(不含祁山镇)政府驻地和65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完成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200人以上自然村环境整治58个、农村改厕13393户。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完成47个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把环境准入关,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化工、涉重类、“两高项目”等重污染项目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登记表备案16个、报告表审批17个。2021年,全县地表水考核断面均符合功能区划标准,城区饮用水源地、备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四)聚焦净土工程,防治土壤污染。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面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完成对35个农用地详查点位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全县5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采集工作,完成2个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录入污染地块系统工作。深入推进污染修复治理和保护力度,完成历口镇西塘村土壤修复治理项目,深化污染源头综合防治,加大未污染土壤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危废规范化管理,对全县6家危废产生企业进行全面排查,督促危废产生企业落实危废转移联单制度,组织指导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医疗机构进行网上申报,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考核。
(五)聚焦绿色生态,发展美丽经济。加快建设林长制改革示范区,2020年建设省级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园1个,2021年新增人工造林面积2481亩,区划落界天然商品林保护面积9.24万亩。实施生态高效茶园建设工程,实现茶园标准化建设2万亩生态高效茶园、200亩优质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万亩,2021年,新增绿色、有机茶园认证面积5000亩,改造低产茶园面积1万亩,目前完成认证2250亩,低改9000亩。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全县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4万亩,建立百亩、千亩以上种植基地共33个,“祁源黄精”被列为2020年新增“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推进林下中药材种植及产学研基地、西武林产经济文化园建设,形成“树上摘果子,树下种药材、养畜禽”的立体开发模式。截止2021年10月底,全县实现林业产值73.0857亿元,其中一产27.7831亿元、二产28.4626亿元、三产16.84亿元。
(六)聚焦问题清零,提升治理能力。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及“回头看”和交办信访件办理,2019年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8件已全部完成整改,下沉督办问题8个已全部完成整改,警示片披露问题2个已全部完成整改;2019年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24件,2020年底完成整改并验收销号20件,剩余4件已达整改要求进度,2021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14件,已全面完成整改并申请市级监管部门验收,其中11件已开展市级监管责任部门验收工作,余下3件待开展;2021年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15件,已完成整改14件并申请市级监管责任部门验收,1件即将完成整改;已申请验收的14件信访件,其中11件已开展市级监管部门验收,余下3件待开展。坚持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2019年至今查环境违法案件52起,其中行政强制案件29件、行政处罚案件23件,办结率100%;群众投诉信访案件141件,办结率100%。与此同时,全面落实“十年禁捕”,扎实开展“五大行动”,查处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5起。持续加大非法采砂制砂专项整治力度,坚决关停取缔“散乱污”砂石企业23家。持续做好我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续工作,加强整合优化期间自然保护地管理工作。
(七)聚焦共建共治,广造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植树节、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重要时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积极发挥政府网站、电视台、微信朋友圈大数据、官方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媒体作用,累计播放宣传片500次、刊登宣传信息300条次,朋友圈大数据推送134915次,在县城主要干道及18乡镇树立永久性环境保护宣传牌150余块,同时,丰富宣传形式,全面开展进机关、进网络、进广场、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七进”活动,组织环保咨询街头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祁门县污水处理厂、组织企业参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专题培训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活动,注重提升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持续强化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护的生态文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