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全国生态日的设立,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推进和实践。
生态是宁国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底蕴。生态优则宁国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宁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良好生态作为立市之本、发展之道、惠民之要,加快建设富有宁国特色的绿色家园。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空气优良率、PM2.5平均浓度“双达标”,水质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2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5%,森林覆盖率达到80%。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文明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提升。宁国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宁国的一张金光闪闪的城市名片和生态名片。
坚持生态立市,强化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绿色发展机制。
坚实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划,以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为依据,以建立空间、总量、项目准入“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为手段,合理确定城市、农村、湖泊、林地等各类区域的功能定位,根据各主体功能区定位设立不同的考核目标。构建符合生态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产业体系,明确产业分类标准,确定排污总量的控制指标,着力推进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从源头上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在项目核准、土地供应、资金筹措等方面严格控制限制类产业的规模扩张,建立淘汰产业退出机制。强化河湖管理与保护,建立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河湖分级管理制度。通过以奖代补政策,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全方位全过程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模式,从源头上减少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
坚持生态立市,强化依法治理的绿色发展机制。提高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把发展绿色经济的转变为社会共识。健全绿色发展、清洁生产和消费、资源综合利用等激励机制,完善各种自然资源开发生态影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体系,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推行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生态环保风险评估制度。强化过程监管,利用大数据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及执法监督体系。同时,建立政府部门与公众、企业有效沟通的协调机制,切实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绿色发展的舆论氛围。
坚持生态立市,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绿色发展机制。以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编制相关规划,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机制,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重大项目。大力实施清洁工程,对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实行分类管理,有效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垃圾户集、村收、乡镇(街道)储运、市处理一体化模式。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工程,贯彻“绿色”理念。在新增建筑物中着重做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控制,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建造理念,因地制宜进行建设。
坚持生态立市,强化低碳生活的绿色发展机制。加大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让绿色生活成为公众自觉自律的行为。通过开展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主题宣传及各类实践活动,增强全体公民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公众自觉抵制过度消费、炫耀消费等畸形消费观念和高能量、高消耗、高开支、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论坛作用,树立理性、积极的社会舆论导向,宣传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形成爱护自然光荣、勤俭节约光荣、绿色低碳光荣的社会氛围。
坚持生态立市,是宁国发展的战略需要,让我们在宁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打造宁国绿水青山靓丽“生态名片”!
文:宁国市生态环境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