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的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准能集团),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是一个集煤炭开采、坑口发电及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近半个世纪发展历程中,准能集团始终聚焦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持续扩大产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已形成具有年生产能力3400万吨的黑岱沟露天煤矿、3500万吨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及配套选煤厂,装机容量960兆瓦的煤矸石发电厂,年产4000吨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业化中试工厂,以及配套供水、供电、通讯等辅助设施。
近年来,准能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国家能源集团发展战略,凝炼落实智慧、安全、生态、精益、法治、红色、和谐“七个准能”发展规划,走出一条低碳、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昔日的“黑色煤矿”转身为今日的“绿色家园”,也为煤炭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全新发展模板。
北排人工湖
担当作为熔铸绿色
行动的坚决源于思想的清醒,执着的坚持基于认识的到位。
提到内蒙古,人们总会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其实准格尔矿区在初建时到处都是“大风起兮沙飞扬”的惨淡。准格尔矿区位于内蒙古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有着铝、钼、石膏和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煤炭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号称是“半盆油,满盆气”的聚宝盆,但这里也属于半干旱向干旱区过渡地带,重度缺水、植被稀疏、生态脆弱,原始地表植被覆盖率不到25%,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为了改善环境、优化工作和生活条件,第一批创业者来到这里的时候,就积极响应“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一边开疆拓土,一边植树造林,既推进了煤田开发建设,也发挥了防风固沙的成效。
进入新时代,准能集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担当企业的责任使命,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坚持生态建设与企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持续开展生态建设科研攻关,结合地质、气候特点和实践经验,形成了一批扎实有效的创新成果。近年来,准能集团先后探索发展“生态+光伏、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林果、生态+旅游、生态+棕地利用”等多元产业,科学规范“表土堆放—岩石剥离排弃—下层黄土覆盖—表土覆盖—土地平整—土地生态复垦”的作业流程,优化配置灌草型、乔草型、乔灌型、乔灌草型相给合的生态结构模式,创新形成“采—复—农—园”的绿色协同发展模式……这些也让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体系、生态重构技术体系、标准化作业流程三大技术体系更加丰富完善。
准能集团党委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建初之初,准能集团就从吨煤中提取0.45元的绿化成本;现在,准能集团又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费用纳入生产成本计划,既使在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这方面的投入也从未中断过。到2020年底,准能集团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已累计投入15.98亿元。
如今,青山环企、绿树融企、繁花簇企已经成为点缀在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道风景。准能集团复垦绿化面积达到3040公顷,植被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复垦率达到100%;矿区水土流失控制程度达90%以上,水蚀模数已由原始地貌的每年1.3万吨/平方千米降至目前的每年0.15吨/平方千米;生态系统结构由简单趋向复杂,生物种群由单一化趋向多样化,花田草木间不时可见野鸡、野兔、狐狸、草蛇等野生动物。2017年,准能集团获批“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资格;先后被表彰为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等;黑岱沟露天煤矿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全部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黑岱沟露天煤矿东排土场
创新引擎提纯绿色
准能集团党委充分认识到,煤炭行业粗放式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尤其是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推动煤炭行业走出一条低碳环保、集约高效的发展道路,让绿色发展的底色和成色更足更纯,是大势、也是大事。
为了保护矿区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准能集团在煤田开发初期就创新探索连环相扣的生产工艺,形成从地表黄土、中部岩层、下部煤炭三道工艺接力的剥离采掘链条,尤其是抛掷爆破加吊斗铲倒堆作业工艺,作为一种无运输剥离的工艺,相对传统的开采工艺,具有剥离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等优点,整个工艺年可节能减排2万吨标准煤,降低生产成本6000万元。
煤炭洗选加工极易产生粉尘,准能集团分别在受煤源头、转载运输、煤炭仓储、破碎筛分、洗选加工、装车外运等工艺环节、设备和现场,采取有针对性的粉尘治理技术,综合应用洒水降尘、化学除尘、防风抑尘、密封堵尘、负压控尘、吸风排尘、布袋滤尘、干雾灭尘、覆膜封尘等多种技术手段,单点源头治理,多方式综合治理,全过程系统治理,有效控制、消除煤尘的产生和污染,明显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清洁生产、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升。
准格尔煤炭不仅具有低硫、特低磷、高灰熔点、较高挥发份和中高发热量的特点,还伴生有高铝、富镓等资源,尤其是粉煤灰氧化铝含量高达40%以上。准能集团紧紧抓住资源优势,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建设氧化铝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多元、梯级和高附加值利用伴生资源,既将煤炭资源“吃干榨净”,又避免可能发生的粉煤灰污染,是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方面的一次重要创新实践。
准能集团自2016年8月启动国家能源集团“数字矿山”示范工程,先后建成60多个信息系统,形成数据共享和高效利用的“数据中心”,涉及露天煤矿穿、采、运、排等各环节的自动采集、检测、监控和智能调度,覆盖生产、安全、经营、机电、班组等全领域,初步搭建起“智能露天煤矿”的总体架构,在降本增效的同时,有效提高生产作业安全性,也为煤炭全产业链智能高级排程和企业全方位智慧联动管控进行了有益探索。
2020年12月7日,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和企业、行业专家齐聚准能集团,参加国家能源集团第二期煤矿智能化高级研修班,既充分展示准能集团创新驱动、谋篇布局智能矿山建设的成果,也把脉问诊智能矿山建设难题重点,为准能集团全面建成“智慧准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黑岱沟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近景
产业拓宽彰显绿色
传统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一直是重点,也是难题。准能集团党委依托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主动拓宽产业结构,主动推动企业转型,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形成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和谐共生、相融互促的良好局面。
准能集团矿山面积有18万亩,已完成复垦的有5万亩。2012年,准能集团开始探索在复垦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2017年,准能集团与当地政府共同成立矿区生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科学统筹规划生态资源产业化开发,以设施农业、小杂粮种植、经济林栽培、生态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农林牧业已经初具规模。目前,“万亩草场千头良种肉牛繁育及育肥基地”存栏优质肉牛2000多头,种植牧草10000多亩、小杂粮3000多亩、经济果林1000多亩、观赏花卉100多亩,建成20栋采摘日光温室、20座野营观光蒙古包和10公里自行车观光道。
2017年12,准能集团与地方政府联合申报的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获批。准能集团以此为契机,将矿区纳入准格尔旗旅游开发规划范畴,搭建工业旅游合作平台,既可以观看露天煤矿科普展示、矿区生产场景,又可以近距离体验大型采矿设备、采摘品尝复垦区果蔬,让游客亲身感受现代工业的震撼和田园生活的悠闲,唤醒一批“沉睡”的工业矿山文旅资源,形成独具当地工业特色的旅游产品,在鄂尔多斯高原打造出一个“中国最美矿山”的文化旅游品牌。2021年,准能矿区作为全旗作为唯一工业旅游点纳入准格尔旗全域旅游项目,矿山公园也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按照规划,集科普教育、休闲体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准能集团矿区“十四五”期间将吸引游客100万人,到2050年吸引游客600万人。
为进一步提高复垦区土地利用效率,准能集团还积极推进“生态+光伏”项目建设。2021年10月11日,准能集团100兆瓦露天矿复垦区治理光伏项目和4个5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均通过专家评审。光伏项目采取“分块发电,集中并网”设计方案,4个分布式光伏项目以“自发自用”模式为矿区提供清洁电能。项目建成后,100兆瓦露天矿复垦区治理光伏项目年发电量可达188262兆瓦时,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7984.70吨;4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发电量可达37064兆瓦时,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1415.71吨,将成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劲助力。
关山初度尘未洗,重整行装再出发。站在准能集团矿区观礼台上,望着周围那些充满担当、厚植绿意的起笔落墨,“你能、我能、大家能,准能”的企业文化精神仿佛正在耳边回响:立足新阶段,准能集团党委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继续探索实践“造绿储金、点绿成金、守绿换金、添绿增金、以绿探金”的多元转化方式,在鄂尔多斯高原绘就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