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为期三天的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岗位实战比武活动在霍林郭勒市落下帷幕,来自内蒙古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和东、中、西部直属队及各盟市代表队组成的16支比武队伍,通过现场执法检查、案卷制作、理论考试、新装备新设备考核等竞赛内容,展现出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铁军精神。经过激烈角逐,通辽市斩获了集体一等奖,鄂尔多斯市、赤峰市荣获二等奖,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包头市荣获三等奖,同时表彰了个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据悉,生态环境部连续9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旨在推动实战练兵,以战代练,以赛促学,不断提升巩固执法人员实战能力。内蒙古始终坚持“全年、全员、全过程”的练兵总体要求,突出“实战、实用、实效”,依托执法大练兵岗位实战比武,加快推进执法监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生态之窗”平台和新领域新装备,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兵活动,全要素全方位构建起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新格局。
在2024年大练兵任务部署启动后,全区12盟市闻令而动,勇于创新,主动适应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新形势新要求,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了精准、科学、依法的生态环境执法保障体系。
锡林郭勒盟在锡林浩特市建成了首个无人机机场,该机场可实现7×24小时全域、全自动的自主巡查,破解了锡林郭勒盟环境执法监管面积大、执法人员有限而导致执法力量分散的难题。
阿拉善盟引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质指纹预警溯源技术,创新性地利用了三维荧光光谱与水样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将刑事侦查中利用指纹查找嫌疑犯的思路引入水环境监管当中,建成国内首个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监管平台。
通辽市引进先进的智慧实验室和大数据模型,对全市部分废气、废水等自动监测数据进行“体检式”分析,运用无人机和走航车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工业园区开展检查。
鄂尔多斯市通过创新开展失信企业信用信息修复工作,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通过采取约谈警示、信用承诺、信用修复、重点监管等措施开展多次违法失信主体专项治理行动。
呼伦贝尔市在支队设立工业园区执法大队,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监管,同时在有工业园区的旗市区执法大队设置工业园区执法中队,实现工业园区执法监管常态化,加速推进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文/佟文卓张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