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主办的“政策机遇与实践挑战——协同推进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与气候治理多方参与”会议在山西太原举行。
当今,面向碳中和的能源产业绿色转型,不仅仅是能源和技术问题,而是全局性、系统性问题。原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唐元、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胡早,分别从政策层面对双碳背景下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能源替代转型与清洁高效煤炭开发利用、山西碳排放发展趋势三大方面做了主旨报告。
以能源产业绿色转型为关键,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节能、控石化能源消费、经济发展非石化能源三部走,煤炭兜底保障和对新能源发展起到如调峰、战略储备等支撑作用。从基于自然禀赋的能源开发利用,向基于技术创新的新能源开发利用转变,以政策法律法规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已成为行业内公认的科学决策。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双碳目标”是中国未来五十年的基本国策,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双碳战略的科技创新、双碳管理的系统推进是重中之重。山西作为碳排放大省,必须积极寻求系统性转变,大力发展以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系统,继续有序减少煤炭使用,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推进供热改造,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山西肩负着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任,改变企业生产模式,减少对高碳排放发展道路的依赖性,把绿色、低碳从发展的观念转化为企业的实际行动,促进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化,积极推进甲醇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展,整合技术资源,加快山西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坚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围绕“双碳”目标已取得良好开局,初步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然而,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工作,是影响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文/杨擎擎 郭志利 温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