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哦,好的,好的,查清楚了是吧?那就好,这几天是没有再看到了,水质恢复了,那我们就放心啦。谢谢你们,为这点小事打这么多电话,跑这么多次。”市民叶女士高兴的在回访电话中说到。
近日,家住桐城市文昌街道官桥村的叶女士通过12345便民热线反馈,反映上游有人向其家边的河中偷偷排污,影响下游居民生活。安庆市桐城市生态环境分局高度重视,立即安排执法人员与其进行沟通。原来,投诉人叶女士家附近的龙河船形队段水质一直很好,周边群众常在河中洗菜、浇菜。当天早上约5点至6点左右,投诉人发现上游来水突然变的浑浊且颜色反常,因担心河水水质出现问题,遂拨打了便民热线进行反映,她和附近群众都怀疑是位于上游的某“排污站”和某养猪场偷排。
接到群众的情况反映,桐城市生态环境分局迅速行动,执法人员先后2次前往现场查看,均未发现涉诉段河水存在异常情况。经与属地官桥村村部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执法人员掌握了重要线索。村部工作人员在微信工作群中翻出了村民拍摄的现场视频。从视频中看出,事发时,涉诉河段水体确实出现了浑浊现象,且水体总体呈黄红色。看到现场视频,执法人员悬着的心一下子着了地。凭借着丰富的现场执法经验,执法人员判断,视频中水体水量较大,表面无浮沫、颜色不发黑,不符合生活污水和养猪废水的排放特征。通过水体颜色判断,事发时,涉诉河段上游来水应为某种泥浆水或山洪水。因是短暂性或突发性排放,已随河流流入下游并自然沉淀。所以待执法人员两次到现场核实时均未再见到水质异常情况,也未再接到下游群众相关反馈。经了解,事发时当地群众确实未闻到异味。这更进一步证实了执法人员的判断。
为进一步消除周边群众担忧。执法人员对群众担忧的某“排污站”和某养猪场进行了排查。经检查,群众所说的“排污站”就是上游黄甲镇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其尾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且该污水处理站已使用多年,近期也未发生突发性事件。某养猪场距离事发地较远,未发现偷排痕迹,且该养猪场已养殖多年,即使有偷排,无论从排污量、水体颜色、气味也都不相符。
执法人员决心结合现有线索继续开展排查,务必查出“元凶”。
事发4天后,经过耐心摸排,最终在黄甲镇政府的帮助下,执法人员锁定了“元凶”。经调查,事发前一天下午5点30分左右,位于黄甲镇境内的某建设公司在项目工地施工时,对原位于山腰处的一处凹塘(蓄有较大量的水,面积约13平方米)进行开沟放水作业时,由于操作不当,致使开口过大,大量的水夹杂着项目工地表面的积尘、表土(包括一部分石头风化后的石粉)、道路上的灰尘等顺着地势倾泻至下游的龙河黄甲镇政府段,后又顺着龙河黄甲段流到位于更下游的龙河船形队段。经过比对官桥村工作人员提供的视频资料及项目单位提供现场的水流的照片,无论从时间、水量,还是水体观感,两者都高度吻合。河水突现黄流的“元凶”找到了。
执法人员现场要求项目负责人加强日常环境管理,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项目负责人已签订整改承诺书,保证后续不再出现类似情况,并提出由执法人员代为表达对下游受影响群众的歉意。
为彻底消除群众担忧,执法人员将调查处理情况向投诉人进行了反馈,并转达了项目单位的歉意。投诉人表示满意。同时,执法人员还将有关情况向官桥村部工作人员进行了反馈,由其在村里微信群里代为传达,消除周边其他群众的担忧。
文:方桐庆 安庆市桐城市生态环境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