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缓解气候变化的主要廊带。阿拉善的生态状况不仅关系阿拉善盟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还影响着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商品粮基地以及华北和京津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阿拉善盟27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既是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必要条件,也是阿拉善必须承担的重大政治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总书记关于“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指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从自身实际出发,在盟委、行署及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的正确领导下,狠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聚力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环境治理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北疆特色的“阿拉善模式”。
(阿拉善盟境内森林植被恢复)
环境综合整治是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关键抓手
置身于阿拉善,你会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脉搏。这里,生态多样性丰富,环境保护任务尤为重大。今年以来,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到处是焕然一新的绿色画卷。
以贺兰山地区为主要战场。贺兰山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洗煤厂作为传统重污染产业,对土地和水源构成了巨大威胁。面对环境压力,阿拉善盟选择直面问题,将环境整治视为突出问题的关键抓手,拆除了57家洗煤厂,封闭了67个井硐,完成治理面积13.78平方公里,贺兰山保护区森林面积增加21.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1.6%提高到57.3%,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8家矿业权全部退出。这一系列艰巨而又有决心的行动使得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得到了全面恢复。
不仅如此,阿拉善盟还从源头上切入,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是阿拉善盟的生命线,然而,黄河一直生态本底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面对问题,阿拉善盟科学划定黄河滩区“三区两线”,常态化推进河道“清四乱”,持续实施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阻沙入河等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沿黄地区营造林21.5万亩,保护建设草原462万亩,腾退湿地面积67.5亩,阿拉善盟黄河流域的林草覆盖率由2000年的5%提高到如今的50%以上,全盟无工业污水进入入黄排污口,生态环境改善有目共睹。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阿拉善盟生态保护的亮点。阿拉善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有大片的草原、沙漠、湖泊以及高山山脉,拥有众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阿拉善盟充分发挥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优势,积极推行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将全盟56.3%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15个,面积4895.48万亩。自然保护区内45宗矿业权全部退出。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系统化、科学化的编制了《阿拉善盟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和《阿拉善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生物多样性评估报告》。
注重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恢复。开创了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地区飞播成功的先例,通过飞播造林、退牧还草等措施,改善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问题,促进了植被的恢复和物种的繁衍。
注重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促使人们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各类宣传活动、培训课程、科普教育,提高了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鼓励人们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来。
阿拉善盟通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成了总长460公里、宽3-20公里的防沙阻沙林带,牢牢锁住了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阻止其东侵南移。让戈壁葱茏、胡杨金色,让贺兰山青峻巍峨、居延海清澈蔚蓝是一项艰巨而又长远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和努力。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
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是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坚决回应,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在污染防治攻坚方面与宁夏银川、石嘴山、中卫三市实行区域联合执法和联防联控。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在致力于提高空气质量的同时,依然坚持全面、多元的环保战略,通过打赢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跨界合作共同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之以恒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积极推进大气面源以及噪声污染治理、推动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战役打好蓝天保卫战。从巴彦浩特镇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85.3%到除去沙尘天气的影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6%;从PM2.5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到重污染天数比例控制在0%,无一不体现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保卫蓝天的决心。
坚持打好碧水保卫战:碧水保卫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重点推进水域生态改善及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深化多元同治,对黄河干流102个排污口进行严格排查、监测与溯源。从全盟黄河和黑河流域的国控、区控断面年平均水质持续保持至Ⅱ类标准到水质达标率100%,无一不彰显阿拉善生态环境局长期以来对保卫碧水的恒心。
科技与环保的融合可以生出更加高效、精准的环保策略。在全球生态科技创新浪潮中,利用科技手段来应对环保问题成为行业趋势。今年,阿拉善盟建设的首个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这一全新的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精准监测黄河水质,及时预警,能从源头掌握污染信息,实现了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与溯源监管的科学化、精准化和智慧化,为阿拉善盟科技创新和智慧管理提供了具象化的解决方案。
全面打响净土保卫战: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将环保法规真正落到实处,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以坚定的决心,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中,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旨在守住大量人口的“菜篮子”,保障粮食安全。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在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完成128家土壤污染和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建成新蒙西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为民众提供干净健康的饮水,为工业提供优质的用水,为农田提供无污染的灌溉水。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致力于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妥善处理各类废弃物,让固体废物无害化,减少对环境的伤害,实现废物资源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实现碧水蓝天净土的目标,只有建立在科技创新、系统治理、资源循环等多元维度上,才能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力。而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既有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思熟虑,又有立足当前、解决眼前问题的实用性考量,也有针对未来、构建长久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洞见。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右前一)到阿拉善盟调研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加快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
生态环境系统的放管服改革旨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管理效率。而环评审批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和决策工具,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阿拉善盟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特殊的地理优势,加上一系列政府扶持政策,成为了得天独厚的投资热土,为创造良好营商环境,阿拉善生态环境局深化放管服改革。
在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方面:推行审慎监管执法,积极创新监管体制机制,逐步建立生态环境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机制。在环评审批方面:推行容缺审批制度,组织专家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创新线上环评审查方式,构建“守信鼓励、失信惩戒”机制,加强环保信用体系建设,强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加快推进重点建设项目落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优化工作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推动盟级重点建设环评项目123个,且已成功审批112个。通过专家视频会议评审通过了《阿右旗200MW风储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广核阿右旗10万千万智慧风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华能阿拉善左旗巴彦诺日公300MW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及《大唐阿拉善盟乌力吉400MW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等。
通过环评审批推进能源低碳绿色转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推动风、光能源高比例发展,致力于煤电“三改联动”的实施,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配套新能源项目,内蒙古哈伦能源集团公司的火电灵活性改造项目预计投资2.94亿元,将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进程,截至目前,已建成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379万千瓦,今年年底将实现560万千瓦。与此同时,阿拉善盟还有11个风电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盟生态环境局局长王兵(右后二)陪同副盟长刘德(右前二)在阿左旗调研
环保督查整改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环保督查整改是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深化,也是落实阿拉善盟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实招。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不回避矛盾、不掩饰问题的态度,密切关注并积极响应督察组提出的重点问题。这些问题涵盖生态环境保护、林业草原保护、自然资源利用、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和效益,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完成了3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1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提出的66项问题的整改,办结了108个信访举报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解决,不仅仅体现的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得以切实解决,更是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在实践中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的有力体现。
后记: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综合治理与区域协同相结合、科技创新与智慧管理相结合、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和治理体系相结合共同形成了北疆生态治理的阿拉善模式。阿拉善盟的生态环境保护,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决绝,到积极引领未来发展道路的绿色转型承诺,从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坚持,到全面推进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决心,体现出的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理念的崭新认识。也正是这种久久为攻的坚守和不懈努力,让阿拉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生动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美丽阿拉善的生动实践。
站在向北开放的黄金通道,阿拉善选择与“一带一路”战略同步,选择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协同发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导,努力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赢局面。在生态环境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抢抓生态环境治理进程中的新机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铭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的嘱托,借助全球生态科技的创新浪潮,阿拉善以参与者和引领者的主动意识,为自己和周边创造更多绿色发展机会,向世界展示更多北疆生态文明成果而砥砺前行。
文/白伟 魏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