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生态环境局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深化环评审批服务方式,创新工作举措、完善工作机制,通过提前一拍环评审批前期准入研判、靠前一步服务重点项目、抢先一位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在牢牢守好生态环境底线的同时,着力提升审批效能,强化环评要素保障,全力服务襄阳市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准入清单,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为做好襄阳市生态环境领域空间管控和源头防控的顶层设计,襄阳市开展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调整工作,邀请专家技术团队,通过调研、座谈、收集基础资料等方式,编制了《襄阳市2023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调整情况报告(初稿)》,深度衔接国土空间规划、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按照“一单元一策略”划定管控单元,加强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生态环境管控。在多次沟通相关部门,组织召开阶段性对接、成果研讨会等方式征求意见,收集281条反馈意见,经修改完善后,襄阳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调整成果已形成。目前,已将成果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审查,由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统一报生态环境部进行数据规范性审核。随着襄阳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日臻完善,有利于支撑重大发展战略、引导产业布局、服务项目落地,推动襄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实施审批“三联动”,加速推进重点项目落地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建立“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审批联动服务机制,采取提前介入,靠前指导,精准服务等措施,加快推进项目环评审批,助力项目加快落地。一是加强部门联动。2023年年初,为加强部门间沟通交流、建立环评联动工作机制,襄阳市生态环境局主动对接发改、经信、水利、住建、商务、交通、自规等部门,确定“重大产业发展类、重大基础设施类、生态文明建设类、社会民生保障类”四大类别235个需提供环评服务保障的市级重大投资项目清单。二是深化系统联动。进一步提升办理项目审批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市、县两级生态环境系统审批联动机制,实施重大项目“双交办”管理:一是交办项目建设单位,指派审批人员靠前服务,主动帮扶,对企业做好跟踪指导服务;二是交办各级生态环境分局,通过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定期调度,跟踪指导,做精做优环评服务。三是推进政企联动。畅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环评政策、技术“点对点”帮扶。截至目前,襄阳市235个重大投资项目,已取得环评批复53个,完成环评备案5个,89个项目豁免,16个项目正在进行中,67个项目在前期阶段,5个项目不再建设。
三、实施“一网通办”,精简优化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生态环境局窗口作为审批一线,便民利企的前沿阵地,不断创优服务方式,坚持从政策引导、流程辅导和帮扶指导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办事群众。一是为需要办理审批服务的项目建设单位在材料提交前,提供环保政策解读、技术咨询和答疑解惑服务,把好环境准入关。二是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一网通办”,全流程在线办理,主动为项目建设单位做好流程辅导,提高项目建设单位网络申报、资料审核正确率、通过率。三是通过推出网上办、预约办、帮代办等线上线下多项帮扶指导服务,让办事群众“零跑腿、少跑腿”,打通审批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不断精简优化流程,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受理审批协同一体”工作模式,所有政务服务一窗受理,通过内部流转,网络数据互联互通,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今年以来,窗口工作人员办理审批政务服务事项660余件次,因优质服务和高效服务,多次获项目建设单位好评,项目建设单位送达锦旗2面,感谢信多达40余封。
四、实施精准服务,为国债项目做好环评要素保障
积极做好襄阳市国债项目环评要素保障工作,更好地发挥国债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作用,提前对接发改、水利等部门,确定了国债项目清单跟踪保障。一是成立了国债项目推进专班,定期调度各地环评进度,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推进国债项目审批进程。二是提前介入,积极与项目单位进行沟通对接,整合各类专家、各方技术力量和资源,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统筹做好国债项目环评要素保障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已为小清河流域防洪治理、渭水流域防洪治理、七里河防洪治理、汉江堤防提档升级、熊河灌区节水改造、长山灌区工程共6个水利项目出具了环境影响支持性的意见,为滚河流域防洪治理、3个引丹灌区工程共4个水利项目出具了环评批复。
五、实施“打捆”审批,为建设项目减负提速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开展环评审批方式改革,出台优化环评审批服务文件,指导各地实施环评“打捆”审批,最大程度地为项目推进节省时间。对符合条件的“打捆”审批项目,审批人员及时与编制单位、业主单位加强工作对接,做好技术指导,企业可共同编制一份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只需要提交“一套材料、一次申报”,审批部门对“打捆”项目公示和审查,只需要“一起公示、一同批复”,节省多次公示和审批时间,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环评审批效率,促时项目早落地、早投产。今年以来,襄州区将6个4S店项目实施环评“打捆”审批,老河口市对项目类型相同的生态修复工程(一期)、生态修复工程(二期)编制成一个环境影响报告表,统一批复。
文:襄阳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