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部署,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重点实施了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观测网络建设等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我国昆明举办。为宣介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特推出15篇案例,从不同角度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成效情况。

保护生物多样性,探秘西双版纳植物王国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于今年10月在云南昆明举办,为展示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支持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对位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进行了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

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素有“植物王国”“生物基因库”“植物王国桂冠上的一颗绿宝石”等美称。在蓊郁叠翠、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中,仅高等植物就有5000多种,中国特有植物153种,濒危植物134种。

在现存热带雨林最具代表性的勐腊县,科研团队经过近120天的调查,发现并记录了高等植物263科1268属3605种(含变种、亚种等种下等级),其中苔藓植物48科100属219种,石松类与蕨类植物31科94属338种,种子植物184科1074属3048种。令人鼓舞的是,本次调查发现新拟种达12种(图1),分属于番荔枝科、樟科、姜科、酢浆草科、大戟科、楝科、茜草科、苦苣苔科以及核果木科等;发现中国新记录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5个。

图1 勐腊县发现的新拟种

图2 勐腊县发现的新分布种

热带雨林是地球之肺,是动植物资源的天堂,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随着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继续深入,必定会有更多的新发现,使西双版纳这颗“绿宝石”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