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中共辽宁省委召开"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胡涛介绍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省委、省政府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讲究发展品位,保持发展定力,持续调整优化"四大结构",扎扎实实为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营造环境、积蓄力量。
一是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出台《辽宁省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1.0版)》,改造升级"老字号",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等产业赋能增效。深度开发"原字号",对冶金、石化等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培育壮大"新字号",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开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8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2163家,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4%。
二是持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十三五"期间,化解粗钢产能602万吨、煤炭产能3857万吨,淘汰炼铁产能189万吨、水泥产能475.5万吨、造纸产能1.6万吨。截至2020年底,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由29%提高到37%,清洁取暖率达到70%,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1400万千瓦。今年年初出台《关于加强全省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意见》,对"两高"项目进行拉网式督查,将202个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压减至17个,能耗由1.22亿吨标准煤减至2369万吨。
三是持续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截至2020年底,铁路货运增加2757万吨,铁路集疏港运量增加2298万吨,全省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连续4年突破百万标箱。城市清洁能源或新能源公交车、出租汽车占比分别达到86%、99.7%。2016年至2019年,累计淘汰黄标、老旧车52万辆。
四是持续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全省6902万亩耕地和552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今年2月份起,全面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已初步应用于《盘锦辽东湾新区起步区规划环评》《营口南楼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详规》等多个规划环评审查,辅助徐大堡核电、庄河核电、中核辽东核电等重大项目选址,重点在项目环评审批中分析了17个采矿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紧扣绿色低碳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国第5个颁布实施了《省绿色建筑条例》,截至2020年底,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66%。
全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
省委、省政府多次组织召开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学习,不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编制辽宁省碳达峰行动方案,为绿色低碳发展明晰路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26个省(中)直部门为成员单位,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综合考量水与水土保持、碳与碳汇贡献、人与人均财力等因素,实施生态补偿,省财政安排2.5亿元,在辽东部分县开展增强碳汇能力试点。
二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系统掌握全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排放特征及排放趋势,为辽宁省碳排放达峰研究奠定基础;筹建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等多家单位参与的碳达峰专家团队,初步形成辽宁省碳达峰智库。
三是做好碳达峰方案编制准备工作。组建碳达峰方案编制专班,开展达峰时间、达峰值等核心指标测算,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及省直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论证,初步形成辽宁省碳达峰行动方案1053项核心指标测算数据及分析报告。
四是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全省66家发电企业完成碳配额预分配和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等工作。完成涉及电力、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造纸、航空等8个行业、200余家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核查,夯实配额分配数据基础。
五是推进低碳试点建设。沈阳市大力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发展,将煤炭消耗指标作为新建项目审批条件,严格控制煤炭消耗增量。大连市重点开展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分解下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控制目标,修订《大连市能耗限额指导目录(2018年本)》。朝阳市推进清洁取暖、落后和过剩产能淘汰、末端污染控制等重点工程。
辽宁将持之以恒地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标对表全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进一步调整优化四大结构,进一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进一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