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近年来,准能集团争做绿色发展示范企业,聚焦“一个主体、两翼一网、七个准能”发展规划和“推进两个融合、打造四个示范、走好两条新路”发展目标,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快产业优化布局及转型升级,让“绿”充盈在矿山间,渗透于生产中,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越走越宽。

智能化助力绿色高效

自动布孔、精准装药、微差爆破……国内首创的“抛掷爆破-吊斗铲倒堆”工艺频频亮相全国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太原煤炭(能源)工业技术与装备展览会等,吸引广泛关注。

该工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等技术和爆破数字化综合处理系统,配套远程操控电动牙轮钻机、炮孔智能测量机器人、智能装药车等设备,可替代3台55立方米电铲、12台300吨级矿用卡车同时作业,每年节能2万吨标准煤,是露天煤矿绿色高效开采的典范。

智能化是煤炭行业绿色发展的核心支撑。近年来,准能集团锚定国家智能矿山建设示范标杆,持续优化开采技术,以5G通信和先进智能设备为基础,建成智能感知、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三维可视化生产系统,开启智能穿爆、智能采剥、智能洗选等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助推安全高效生产。如今,黑岱沟露天煤矿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验收,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达到国家能源集团中级智能化水平。

与此同时,准能集团大力推进节煤、节电、节油、节水,电动轮矿车油电混合动力改造、氢洁能减排系统、智磁高效节电器等一批新技术陆续应用于生产各环节,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产业融合引领绿色生态

仲夏时节,准能矿山满目苍翠、繁花似锦。纵情其间,幸运的话,或可见野鸡、野兔、狐狸等。

历经几代人的造绿行动,地处半干旱气候区的准能矿山完成华丽变身:9.8万亩复垦区披上绿装换新颜,复垦率达到100%,植被覆盖率由25%提高到80%以上,水土流失控制率达到80%以上,动植物品种达到240种,生态系统实现正向演替、良性循环。

近年来,准能集团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一基、三山、五重、多园”绿色发展思路,推进“采-复-农-园”协同发展,积极创建集畜牧养殖、林果产业、生态碳汇、红色教育和工业科普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全力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级旅游景区。准能矿山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矿山,矿区生态修复案例入选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报告。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文旅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截至7月11日,准能矿区累计接待游客42632人次,并承办“5·19中国旅游日”内蒙古系列活动暨鄂尔多斯市工业旅游启动仪式;通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初审,获批建立中国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

从乌金变绿金,准能集团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新路子。

科技创新赋能绿色低碳

星光闪烁,微风拂面。6月25日21时,循环经济产业孵化基地的科研人员正采用4000大卡制浆原煤、50%浓度的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开展低温燃烧试验。当日,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实现了100℃低温点火燃烧4分钟,150℃低温点火并持续稳定燃烧,低温燃烧试验再次取得新突破。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准能集团围绕减碳增汇再探索再创新再突破,成功研制出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形成的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工业化制备、火力发电两大技术体系被鉴定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基纳米碳氢硝铵炸药研制与工程应用”项目被鉴定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应用生产后可大幅降低火力发电煤耗,缓解工业炸药生产对石油产品的依赖。目前,准能集团正在开展该燃料在燃油替代、煤化工、纳米级粉煤灰制备吸附剂等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同时,加快建设“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发电-光伏发电-煤炭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体系,推动实现资源禀赋、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的耦合发展,塑造产业发展新形态、新模式。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准能集团将以“绿”为链,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益,让绿色低碳融入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成为最鲜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


来源:准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