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涛涛,劈开万丈高山,层峦耸翠,汇聚汉江之水。襄阳,借高山之峻,据汉江之险,外揽景致之秀丽,内得人文之底蕴,拥华夏第一城池之美誉,因其风景秀丽,依山傍水,故有诗云:“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又因其水陆通达,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

近年来,襄阳以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核心增长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在保持严的主基调上,树立包容审慎的执法理念,着力强化监管执法精度、准度、温度,作为襄阳生态环保战线的总负责人,身上肩负着人民对美好生态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自加入生态环保工作的第一天,努力让襄阳的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是我的工作愿景,踏实走好每一步,全力以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时时鞭策着我奋勇前行。

开展帮扶,精准发现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污染治理水平,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2023年以来,组织全市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精准发现并及时整治了一批环境问题,守住了环境安全底线。组织开展了工业废气排放专项检查,对全市260家涉气企业进行了执法帮扶。组织3个专班,分区域对全市113家企业开展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督导帮扶,抽调执法尖兵和业务骨干对宜城、南漳、谷城、老河口四个地方的工业园区共80家重点排污企业开展了驻点执法检查。

通过对全市企业全面检查、梳理和认真研究,我们印发了《襄阳市工业园区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2023—2025年)》通过30项攻坚提升措施,帮扶园区企业解决“软硬件”问题,提升环保治理水平。为强化帮扶指导力度,我亲自策划印发了《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常态化“四不两直”检查方案》,由我和3名局党组成员带队在全市开展常态化“四不两直”现场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环境问题定期调度,对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了一大批环保难题。

科技赋能,创新执法方式

帮扶工作中,我们委托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持,辅助检查,对全市53家重点企业综合“环检”,查手续、查设施、查效果、查排放、查漏洞、查风险,同时为执法人员配备了PID、FID、红外热成像仪等执法装备,借助走航车、无人机、用电管控系统监测等技术手段,为企业做全面深入的“体检”,帮助企业及时发现了安全隐患和污染风险。

在企业危废检查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危险废物暂存间废气处理工序缺少碱液喷淋处理工艺环节,会直接影响设施处理效果,调阅企业设备处理设施设计方案后,认定废气收集管道接入错误的事实。为帮扶企业从源头上治理污染,提升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我们现场给企业宣讲了废气处理工序缺失的后果和相应的法律责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向和意见,同时还同步开展整改问题“回头看”,帮扶小组联合行业专家多次上门指导企业整改,为企业答疑解惑,帮助企业尽快完成整改。

注重实效,优化营商环境

实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发布了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将138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对正面清单内的企业减少或免于现场执法检查,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非必要不进企业进行现场调研指导。创新帮扶方式,采取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等非现场方式开展检查,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干扰。

推行管家式服务。我们建立了“分局负责大队、中队对应乡镇、执法人员下沉企业”的三级环境执法监管网格体系,将所有执法人员全部下沉至执法一线,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做到刚柔并济。在执法帮扶中,对一些违法情节轻微、非主观违法行为,且积极配合整改的企业,我们大力推行“包容审慎”和“柔性执法”制度,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印发〈湖北省生态环境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事项清单(2021年版)〉的通知》(卾环发〔2021〕27号),严格适用条件,规范实施程序,严格依法落实,2023年1至6月份全市共办理16件不予处罚案件,引导企业主动及时改正轻微违法行为,帮扶企业排忧解难。

多措并举,压实企业责任

近年来,襄阳注重在帮扶成效上发力,不断强化帮扶力度,主动汲取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的做法和经验,完善建立健全相关帮扶制度和工作措施。今年市局印发了《推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工作措施清单》,全面推行执法人员全程说理式执法,让执法帮扶有方案、有制度,规范化实施。

根据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制定的《湖北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文书》承诺书模板,改成承诺书暨行政处罚预警通知书,对企业主体责任进行了细化,确定了企业主体责任20条,由企业负责人同时签署承诺书及预警通知书,督促企业严格遵守20条内容。同时为了提升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向企业送达了环保自检单、废水、废气等文件资料10000余份,指导企业在重要场所张贴守法提醒单,组织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在线监测案件疑难问题分析、危险废物案例解析、环境保护法律等相关专题培训10余次。

针对污染重点企业,我们还聘请行业专家和帮扶督导小组驻厂帮扶,“因厂施策”制定管控方案,帮助企业进行污染防治设施升级,全面优化企业污染防治和环保管理体系,细化各种措施,深入探索污染保护新模式、新方法。

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需久久为功,执法检查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下一步,我们将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实际困难,倾听企业环保呼声,助企纾困解难,实实在在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助推企业实现绿色健康发展,为襄阳打造绿色标杆,创建汉江流域绿色发展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襄阳市生态环境局  蔡金海、朱延生、张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