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以完善污染防治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抓手,探索“三网融合”路径,稳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持续提升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

织密一张“责任网”。通过联动协作压实属地责任,构建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联合监管机制,实施有关部门、镇办、街道分级管理与目标任务考核机制,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形成污染防治工作信息共享、整改任务联合追责的闭环体系。以分点划片包干机制为落脚点,细分辖区内管理网格,明确职责分工,建立集分析研判、污染溯源、巡查整改、快速响应于一体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建好一张“数据网”。精准长效布局“监测点源”,用“探头”替代“鼻头”。在前期建设了95个空气微站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内空气质量情况加装46个点源,基本实现辖区村居“全覆盖”,监管人员可通过微站点数据实时发现问题点位、精准推动整改落实。健全“自动监测和电量监管全程监控+问题线上整改审核”的闭环非现场执法体系,运用在线监控和用电监控,对企业用电数据实现全时段监控,通过对企业产污、治污设施用电情况分析,第一时间发现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未严格落实重污染应急停、限产措施等问题,为各部门联合执法、快速响应提供精准支撑,实现辖区污染防治预警排查实时化、决策支撑智能化。

健全一张“机制网”。借力专家团队“最强大脑”,建立集体研讨交流长效机制,以预警分析、跟踪评估、综合治理等手段推动环境质量改善措施落地落实落细,不断提升环境治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建立空气质量定期会商机制,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等重点时段实施每日研判,组织专家团队每日分析污染物浓度、气象条件等有关数据,研判未来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制定精细化管控措施。建立集发现问题、部门响应、现场处置、整改反馈于一体的“5—10—30”闭环调度响应链条,即第三方巡查人员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通报至相关责任单位,责任单位5分钟内予以响应、10分钟内到场处置、30分钟内完成工作指示并反馈整改情况,再由第三方对整改问题进行复查,记录在案,有效解决污染问题发现转办“时间长、整改慢”的问题。


文:公雪瑾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