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金 属材料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 关,特别是一些稀有金属,因具有耐高温、抗腐蚀、导电和导热性好等特殊性能而被国际公认为重要战 略物资。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色 (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东方”)主要从事稀有金属钽、铌、铍、钛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1965年,因国家“三线建设”需要,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钽、铌、铍金属研究室搬迁到宁夏石嘴山成立了中色东方(代号905厂),巍巍贺兰 山与滔滔黄河水共同见证了公司近六十载奋斗不息的发展历程。今天的中色东方,是世界钽冶炼加工三强企业之一,是中国唯一的铍材加工、研究基地,是国际钽铌研究中心(TIC)的执行委员单位,为国家 电子、冶金、化工、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贡献了领先世界的优质材料,可以称得上是金属材料领域 的“国之肱股”。作为央企,中色东方充分彰显中国有色集团“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合作共享、回报社会”的新时代企业精神,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关键词,以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生态优先的绿色理念,全力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企 业。若以航船喻之, 则就中色东方而言, 改革是风帆,创新是引擎,绿色发展是航舵。在共力作用下,中色 东方坚定航行于高质量发展深海。

改革风帆

近年来,中色东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聚焦钽铌铍,行业引领国家保障;发展新材料,创新驱动做优做强”发展战略,潜心深化改革,产业发展全面进入健康发展通道,经营质量及经营效益全面提升,企业活力不断激发。

2020年4月,国务院“科改示范行动”启动,旨在打造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自主创新尖兵。此次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共选取二百余家国有科技型企业作为示范,中色东方位列其中。以示范行 动为契机,中色东方大力提升公司治理能力、不断 深化市场化改革,昂首走出一条国资央企的自我超越之路。

为切实提升治理能力,公司坚持不断强化党建引领, 形成公司党委定期听取改革进展,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改革事项的工作机制,以保障改革顺利进行;同时, 持续完善董事会建设,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部董事占多数的目标,各董事会均建立了科学、齐全、合理的专门委员会;此外,全面有效落实董事会职权, 使董事会掌控中长期发展决策权、经理层成员选聘权等职权,以提升企业发展动力。

只有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才能筑牢兴企之基。抱持此思想的中色东方开启了以中长期激励和薪酬 激励为代表的激励机制。公司的中长期激励采取一企 一策、因企施策的形式。金航钛业的股权激励紧盯亏 损治理,2021年,在产业连续亏损 13年的背景下,由53名激励对象认购金航钛业8.23%的股权。新公  司东方智造采取的是科技成果转化与股权激励有机 结合的形式,由6名骨干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为依托 创办新产业,持有东方智造9.47%的股权。2022年,东方超导开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的股权激励,9名骨干员工认购东方超导6.79%的股权。在股权激 励制度下,科技人员潜能得以极大程度释放,各企业均在短期内即实现业绩大幅增长。

除去股权激励,中色东方还以“三个不低于”薪酬激励, 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创业积极性。所谓“三个不低于”,是对勇于改革、扭亏减亏成效显著的子分公司班子,在重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以及在工艺革新、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分别给予中色东方班子正职1.1倍、1倍和副职薪酬的特殊激励。实施“三个不低于”薪酬激励改革以来,各级干部和技术技能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创业氛围空前浓厚,各级企业经营效益提升显著。

得力的改革措施赋予企业无穷活力。示范行动开展以来,公司的人工成本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9至2022年提高了1.65倍。2020年和2021年, 中色东方分别实现净利润654万元和3033万元,2022年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增长, 净利润达2.01亿元。2023年1—6月,公司业绩再创新高,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完成全年目标值的79%,达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并被评为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行动”标杆企业, 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00家建设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

创新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尤其为甚。中色东方通过优化科研制度、增加研发投入、强化队伍建设等方式,使企业科技创新驶入快道。

公司以保持研发活力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新建立科技和技能人员薪酬激励机制、科技人员领办创办企业指导意见,构建了有效的科技激励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公司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加强新产品开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近3年,研发投入累计4.2亿元,研发投入年均达5%左右;在人才方面,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加强自有人才培养双线并行, 同时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为科技突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努力终有回报,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掀起了新一轮的金属材料革命浪潮。

中色东方以“执牛耳者”的勇气与决心,围绕航空航天、集成电路、5G等领域急需关键材料实施了一批专项攻关项目。高压高比容钽粉、钽铌靶材、铌超导腔、涂层、铍铝合金、ITER铍材、铍窗口材料等应用于芯片、5G、上海硬X射线、核聚变反应堆、“慧眼”卫星、探月工程等重点领域和大科学工程,解决了众多制约我国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了进口替代。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高纯钽关键制备技术研究”,生产钽锭纯度到达5N5以上,其难熔金属杂质元素的控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东方钽业生物医用钽材替代物首次成功应用于人体骨骼,拓展高端钽材料应用新领域;12吋钽靶材已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中实现应用,并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

公司所属西材院为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阳”提供首件核心材料,高纯铍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实现了高铍铍铜带材的批量生产。“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端铍材料绿色制备技术与装备研究”深入开展铍铜、铍铝、氧化铍陶瓷等产品绿色制造以及5N级高纯金属铍制备等研究,突破高端铍产品的国 际壁垒。

公司开发的TC4钛合金大规格棒材先后助力我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和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飞行任务圆满完成。

三年来,在科技创新思想的引领下,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56项,新增专有技术27项,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国务院国资委突出贡献团队奖1项,2项成果入选央企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

科技创新,已成为中色东方发展的强劲动力引擎。

绿色航舵

新时期的发展应该是经济与环境并重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中色东方谨遵国家绿色发展方针,大力推进低碳节能,严格进行环境治理。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出以来,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应用成为中色东方的主要课题。为此,公司制定了详尽的“双碳”方案,向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要效率。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先后关停了一批能耗较高、污染较严重的产业,并启动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实现节能降耗。通过加大能源管控,大力倡导节能降耗,能源消耗总量由 2013年的最高峰5.92万吨标准煤下降到2022年的2.89万吨标准煤;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也由最高峰2009年的0.224吨标准煤下降到2022年的0.108吨标准煤;在产值不断增加的同时,新鲜水使用量也由最高时每年360万立方米,下降到现在的165万立方米。目前,公司屋顶光伏项目也已启动,全方位的节能降耗体系正日益完善。

工业三废如果治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 康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中色东方全面贯彻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下大力气对工业三废进行治理。通过 实施东方钽业钽铌湿法分解废水源头治理及废渣暂存库建设、钽铌湿法冶炼废气处理设施提标改造、中色新材铍铜分厂和粉体分厂通风改造等百余项环保技改项目,有效减少和降低三废排放的数量和浓度,严格控制各类环境风险,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对于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中色东方的态度是敢于直面,立行立改。2021年9月,中央第 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公司存在不当处置危险废物、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和下属企业落实环境管理责任不到位的问题。问题曝光以后,公司高度 重视,迅速多次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部署整改工作,从思想根源深入检讨、深刻剖析,坚持不折不扣抓好 整改落实工作。

整改工作细致而全面。在思想环节,强化生态文明相关内容学习,切实增强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和环保管理人员的生态文明意识、绿色发展意识、环保责任意识、依法防治意识。在制度环节,修订完善公司《固体废物管理办法》等多项环保管理制度,并加大环保考核权重,明确生态环保责任考核目标和重点任务,从考核端对环保工作强化约束。在治理环节,投入3000余万元对环保项目进行改造升级,多项安全环保历史欠账得到根本性解决。公司的环境管理水平,特别是督察组指出的危险废物问题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了长足提升。

如今的中色东方,一边是生产单位和研究机构秩序井然,以“国之大者”胸怀奋发图强打造优质产品,为科技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一边是厂区树木高举,绿草如茵,环保设施规范运转,全体员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护卫一方碧水蓝天,倾力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在前进的航道上,高质量绿色发展方向已深深镌刻在中色东方人的心中,成为中色东方的发展指南与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