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速推进煤炭行业减排的大背景下,国能准能集团作为一家煤炭生产、坑口发电、循环经济产业一体化运营的综合能源企业,自成立之初,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企业宗旨,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发展之路。2023年11月28日,准能生态示范区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的取得,极大地激发了准能人的工作热情。2023年,准能集团生产商品煤6246.6万吨,发电38.7亿度,超额完成任务目标,以高度的责任担当保证了能源供应的持续稳定。

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准能集团坚持先立后破,聚焦主责主业,分步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高标准绿色矿山建设,推进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从矿山“颜值”刷新焕发光彩,到工业旅游渐成产业风尚,再到“两山”转化走向先行示范,2023年,准能集团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绿色发展红利持续释放,续写了煤海“塞罕坝”的绿色奇迹,在国家高水平环保自立自强的征程上展现了先行者、引领者的风范。

激发创业内生动力 持续扩大绿色版图

创业固然艰难,动力源于实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的准能矿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这里年降水量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因地表沟壑纵横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作“鸡爪子山”。  

准能集团因煤而兴、依煤而盛,如何应对挑战,如何跳出“挖煤—运煤—卖煤”的传统路子,如何破解“资源陷阱”,是准能人面临的一场大考。准能集团在推进煤炭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同时,不断拓宽绿色产业多元化发展,开辟了“造绿储金、点绿成金、以绿探金、扩绿增金”多元转换路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效果凸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准能方案”。

唯胸怀大局,方形成格局。建设伊始,准能集团坚持落实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三同时”原则,边开采边治理边复垦,不断加大生态修复投资力度,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探索实践矿区生态修复与重建方法,完成了七个排土场的生态恢复,建成了八个生态功能区,并创新集成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体系、生态重构技术体系、复垦绿化标准化作业流程三大技术体系,发布5项地方标准,破解了黄土高原半干旱荒漠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开发与保护协同推进的重大技术难题。截至2023年,国能准能集团累计投入27.85亿元,完成绿化面积9.8万亩,矿区复垦率达到100%,植被覆盖率由25%提高到80%以上,水土流失控制率升至80%以上。其中,5.7万亩森林、3.3万亩草地郁郁葱葱,可吸收二氧化碳31.5万吨/年,形成约2000万元/年的CCER项目储备,实现了扩绿降碳。区域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显著提升。如今,在这片土地上,新疆杨、樟子松、山杏、沙打旺等240种以上的植物落户,植被覆盖率大幅提升,空气湿度、降雨量逐年上升,区域小气候日臻完善;赤麻鸭、狐狸、猞猁、狍子等数十种野生动物纷纷前来安家栖息,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做到了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了正向演替、良性循环。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北排土场边坡地质环境治理、废旧设备再利用展陈场地环境提升、1300平台实学林北侧环境治理……一系列环境治理提升工程也在紧锣密鼓施工中。2023年,准能集团加快矿区公园景观、道路的绿化、美化、靓化,将地域性、生态性、景观性相协调,进一步打造“矿在园中,路在林中,人在绿中”,宜业、宜居、宜游的优美生态风光。准能人就是这样,以愚公之志多年植绿、覆绿,扩大绿色版图,筑牢生态屏障,形成了万亩优质良田和牧草林区。

壮大做足文旅产业 生态主题精品迭出 

近年来,准能集团借助矿山工业旅游优势,拓展文旅产业发展新赛道,积极打造矿山工业旅游新名片。

登临露天矿观礼台,见证电影《流浪地球》同款巨型矿卡忙碌作业;在露天印象展馆“碳”寻煤炭的起源与未来;在爱国主义教育开启一场红色教育之旅;在生态多样性主题公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依托丰富厚重的矿业遗迹、生态景观和人文历史,国能准能集团积极推动矿山生态旅游区向工业型、生态型旅游景区转型,打造了矿业之旅、红色之旅、绿色之旅、文化之旅、和谐之旅和研学之旅6条路线, 形成了以工业现场观光、红色实践教育、矿山生态修复观摩、农业观光采摘、工业主题研学、婚庆文化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建成了包括生物多样性展示园、生态研究示范园、日晷广场、婚庆文化园、产能纪念碑、露天印象、题词碑、实学林等诸多特色场馆和景观群的综合旅游景区,形成了春赏杏花、夏采蔬果、秋拾彩叶、冬戏冰雪的特色生态产业链。

2023年,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入选鄂尔多斯市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前来参观、考察、研学的游客络绎不绝,释放了工业旅游的独特魅力。同时,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被纳入准格尔旗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范畴,形成了“国能准能集团+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准格尔旗文旅集团”的文旅联合体,搭建起了准格尔旗工业旅游合作平台,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送、交通互联、线路共建、品牌共推,共同打造辐射呼包鄂乃至内蒙古全区的矿山工业旅游品牌。

矿山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仅是准能集团以产业化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带来的红利之一。准能集团围绕绿色产业多元化发展,深入挖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责、全员参与、全民共享”的工作机制,培育“政府+企业+农户”产业联合体,持续做优做强“生态+农业、牧业、林果”,形成了“一基、三山、五重、多园”绿色协同发展模式,通过苗木销售、种植养护、畜牧养殖、草料加工、生态旅游、景区运营等,推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商贸、零售、农产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致力将生态资源变为富民资本,书写更多“由绿变富”的故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1年至今,准能生态示范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增加8.29亿元,带动辐射近万人就业,人均增收3.58万元,年直接增收3亿元以上,绿色动能转换效果凸显。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硬核荣誉成色十足

“国能准能集团就是煤炭行业的‘塞罕坝’”“国能准能集团的生态治理技术在全国数一数二”“国能准能集团探索了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路径”……2023年,生态准能频频出圈,国能准能集团生态品牌价值及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影响力日益增强,备受行业内外关注,是公认的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先锋和典范。

这一年,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挂牌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能准能集团绿色发展再添多项硬核荣誉,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绿更足。

这一年,国能准能集团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获评2023年度绿色矿山重大工程一等奖、国家级生态工程设计水平评价二等成果,《以能源革新之势 造生物多样性之美》获得“绿能星”高质量系列奖项一等奖,为高质量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提供的准能“方案”在全国支持复制推广。

这一年,国能准能集团喜迎众多盛会,相继承办了“相约草原、恋上暖城”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内蒙古分会场系列活动暨鄂尔多斯工业旅游启动仪式、全国露天煤矿绿色低碳发展现场会、鄂尔多斯市绿色矿山建设现场会等大型活动,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果引得社会各界纷纷点赞。

这一年,国能准能集团拓宽增进媒企交流,多家国内知名媒体记者组成采访团走进准能采风创作,准能的绿色传奇故事多次亮相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国资小新、中国煤炭报、内蒙古电视台等中央媒体、行业媒体和自治区级媒体,其中央广网、国资

小新等106家媒体更是聚焦准能绿色低碳发展、工业旅游开展专项宣传,绿色低碳的煤炭企业形象更加立体。

“2024年,国能准能集团将以打造‘煤海塞罕坝’为目标,协同推进生态建设与绿色生态经济,重点打造矿业文化博物公园、能源科技主题公园等大型生态品牌工程,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3C级房车露营地,绿色矿山要通过5A级认证,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准能集团环境保护部主任张小平说道。

流光叠翠崟青山,绿染乌金赋新能。面向未来,国能准能将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走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写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的“绿色文章”,绘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为筑牢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文:准能集团 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