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
中共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复兴蓝图深入人心、催人奋进。习近平同志继续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反映了亿万人民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和强烈愿望。我们要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奋进新征程的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把中共二十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于成效。
十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其中,全国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2021年,全国地表水优良率达到84%,比2012年提升23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洞庭湖、鄱阳湖等湖库水生态逐步恢复,候鸟、江豚、麋鹿等逐年增多,被称为 “鸟中大熊猫” 的中华秋沙鸭也频繁现身。但对标对表美丽中国建设奋斗目标,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有较大差距,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较为明显,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重要江河湖库保护面临更多不确定性。2022年7月以来,由于南方持续高温少雨,洞庭湖、鄱阳湖湖面萎缩八成以上,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明显,形势不容乐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坚持科学、精准和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让更多江河湖库呈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美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一是加强水资源保障。开展中长期气候变化情景预估和预研究,加快实施区域水网重大工程,形成以干支流骨干水库和区域输配水工程为主体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应对特大水旱事件能力,切实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河湖生态基流,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备用水源和小水源工程。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水资源循环利用力度。
二是深化水环境治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湿地和收集管网建设,加快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面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重点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尾水生态治理工作。不断深化有色、化工、造纸等行业企业(园区)环境治理,加快推进抗生素、微塑料颗粒等新污染物治理。
三是推进水生态修复。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对重点区域天然(公益)林、湿地等实行最严格保护,提升水源涵养净化等能力。加强河湖生态管控,实施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生态治理,复苏湖泊生态,定期开展沟渠塘坝清淤疏浚,大力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建设河湖生态缓冲带,全面落实“十年禁渔”,加快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四是强化支撑保障。全面加强党的统一领导,激励与约束并举,强化考核奖惩。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强化环保督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制度体系,加强监测执法和基层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加强科技支撑,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多渠道筹集资金,将重要生态保护治理工程项目资金作为战略性、基础性投入予以重点保障。
(文/潘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