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深入开展打击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将其作为保障全市生态环境安全和净化污染源企业经营管理生态秩序的重要方向,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公、检、法等部门积极作为、密切协同,创新执法方式,坚决守牢保护生态环境的"数据防线",形成生态环境领域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一体化格局。
科技执法显身手,人技结合高效圈定违法线索
烟台市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监控平台、现代化执法装备等现代化技术技能手段,激发调动执法人员、监控监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敬业吃苦细致负责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人查与技查融合互动、现场执法与非现场执法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注重发挥烟台市在全省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数据标记和电子督办先行试点的优势,结合电量监控等措施,对标记数据和标记节点按图索骥、逐点排疑,将自动监测设备故障率过高、污染防治和生产设施起停率过高、用电量过低的企业纳入人工排查重点对象。
在日常自动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分析检索的基础上,进行跨年度、跨区域数据比对分析,利用视频监控分析查找可疑线索,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突变、同行业自动监测数据差异、监测数据长时间不变等情况进行梳理,并对照企业工况、污染物处理设施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圈定,确定可疑名单。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无人机、VOCs走航车、管道机器人、暗管探测仪等执法装备进一步探清虚实真伪,对存在重大嫌疑的排污单位,组织执法、监测、技术人员会同公安机关现场核查,使疑点水落石出,使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创新执法模式,点对点精准锁定重点执法对象
烟台市坚持边工作、边总结、边优化、边提升,积极与公检法部门沟通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的刑事立案标准,探索规范侦办技战法和取证指引,共同研究优化执法打击方式。
烟台市在市级层面建立"点对点"案件精准查办打击模式,由执法人员、监控人员、公安干警组成若干工作小组,安排自动监测领域的专业环保医生常驻烟台市环境执法支队,与工作小组一起,以治理成本高、稳定达标难度大的企业为重点对象开展"点穴式"执法,采取对点监控,定向盯防策略,对企业燃料类型、原辅料化学成分、治理技术、自动监测数据、二污普数据等进行综合研究,深入挖掘疑似问题线索。对行为存疑的企业,监控人员和环保医生以日常检查等形式进行现场摸排,进一步查找证据。在经过充分准备后,环境执法人员、烟台市食药环侦干警联合突击检查,公安干警第一时间封控企业现场工作人员,确保企业人员不干扰,检查信息不外传;环境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进入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车间,获取第一手资料;监控人员和环保医生第一时间进入站房和采样口,控制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及采样口状态,调取现场数据及影像资料。该模式7月份启动以来,已移交公安立案查办烟台某日用玻璃有限公司涉嫌利用氮气稀释采样点污染物浓度弄虚作假案;8月16日,再次联合行动,锁定烟台某泡花碱有限公司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生态环境部门已立案正在补充证据材料,将尽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
握指成拳齐发力,部门协同充分彰显集约效能
清源行动中,烟台市生态环境部门与公、检、法等部门通力合作,探索推行联席会议、联动执法、会商督办等制度,生态环境联勤联动执法工作机制的作用充分展现。
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公安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形成"清源"行动"1+3"联合执法模式,即由市县两级环境执法机构牵头,与环境监控人员、第三方环保医生、食药环干警形成四方联动,共同组成专项检查组开展执法活动。公安部门安排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的办案专家授课,向环境执法人员讲授办理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刑事立案标准、犯罪证据的收集、证据链条的完善等办案经验,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查办能力。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安排人员调阅相关案件资料,对认为符合涉嫌生态环境犯罪条件应当移送的,及时提出移送意见。(文 | 刘增磊)
(作者单位:烟台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