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矿山应该是什么样子?准能集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经历近半世纪的煤海沉浮,一路栉风沐雨,准能集团探索出一条“采矿愚公移山、缔造绿水青山、准能金山银山”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从“孤烟蔓草点荒亘”到“林海苍茫锁高原”,从“煤海嬗变映初心”到“绿色追求擘画卷”,一代代准能人将青春与梦想、激情与奉献深深地熔铸进国家发展的血脉。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由“黑”到“绿”,由吟咏到赞颂,变幻的是颜色,不变的是准能“生态佳”迈向“生态+”的孜孜追求,彰显了在产矿山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的毅力,磨砺了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直面难题,敢于破题的魄力,凸显了立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下绿色动能转换的活力,展现了审时度势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准能样板”的魅力。

“黑”与“绿”的抉择

溯古望今,对准格尔矿区的开采最早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那时的准格尔是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原始生态脆弱,经济结构单一,水资源匮乏,植被稀疏,地表植被覆盖率还不足25%。1976年,为响应国家号召,第一批怀揣着创业激情与梦想的拓荒者聚集于此,住“干打垒”,喝旱井水,立志要让“七山二沙一分田”的荒原重新换发勃勃生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采掘深埋地下的黑色宝藏,抚平苍茫大地的道道褶皱,焕发古陆荒原的勃勃生机。转眼46年过去了,一座集煤炭开采、坑口发电、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已然屹立于鄂尔多斯高原。

然而,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给准格尔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扰动。“付出生态代价的发展,没有意义。”谆谆教诲,犹在耳畔。秉持着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几代准能人接续奋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决贯彻“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田开发并重”的方针。水土流失严重,准能人便构建整体包围理念,在采区上游拦洪、下游拦渣,降低侵蚀,在内部将排土场平台整体形态排弃为中间低、四周高,向内反坡、向内汇水,最大限度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水蚀。同时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分散径流,分区防治,坡面采取鱼鳞坑+乔灌草+截排水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植被成活率低,准能人先后实验了几百种植被,经过不断筛选淘汰,同时确定出最适合矿区生长的植被。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经过了十年,二十年,四十年,准能人终于把树定在了黄土高原上!截至2022年底,准格尔矿区复垦绿化总投入22亿元,完成复垦绿化土地9.4万亩,植被平均覆盖率达到80%以上。放眼望去,如今的矿山不再是单调的黑色,还有大片大片的绿地,黑色煤矿和绿野千里这两个本该矛盾的个体,却因为准能人的智慧和创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得以有效保护,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但面对零零总总的困难和挑战,无私无畏的先驱者们斗志昂扬,艰苦创业,最终选择了一条清洁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榜样之路。

位于准能黑岱沟露天煤矿1300排土场的党员教育实践基地成为周边游客新的旅游圣地

如果说“绿色煤炭”是准能最响亮的品牌,那么“绿色矿山”便是准能人引以为傲的一张名片。从“愚公移山”到“绿水青山”,一卷史诗,记录下企业发展;满腔热血,赓续了准能精神。至此,历史有了新的选择,准能有了新的梦想。

“变”与“转”的思索

上世纪90年代,一句“用准格尔绿色煤炭,还世界碧水蓝天”的口号成为一代人最深刻的童年记忆,化为融入在我们骨血中的一种信念!45年前,准能的前辈们在这里种树,种下了煤海深处造绿洲的绿色梦!45年后,我们依旧在这里种树,种下的是绿洲变财富的生态梦!这场穿越了四十多年的时空接力让我们悟到,我们种下的不只是一棵树,更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责任。

面对疫情冲击和百年变局的加速演进,如何在国企三年改革决胜期,更好地探索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深掘绿色创新潜能、攻克关键技术核心,以奋进的姿态交出公司转型发展的“准能”答卷,成为留给准能人的行动思索。准能集团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审时度势提出“一个主体、两翼一网、七个准能”的1217发展规划,坚持在做精煤炭产业这个主体的同时,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全力推进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更好地发挥国民经济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顶梁柱”“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公司先后引进并创新吊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每年可节约2万多吨标准煤;应用并完善抛掷爆破技术,每年可减少运输剥离物100余万方;首创相邻露天矿协调开采技术,释放压覆资源7260万吨;运用陡帮开采、煤层顶底板残煤回收等技术,两矿煤炭资源回采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实施矿用大马力柴油机柴油混合氢气、氧气燃烧节油减排等项目,油耗降低目标15%;引进高效智磁节电器,节约用电10%;坚持数字驱动全面建设智慧矿山等减人、增安、提效的创新成果日益显现。深入挖掘准格尔煤炭“高铝、富镓”特性,以“绿变”为导向,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实现全过程减碳,激活低碳发展内生动力。探索“生态+”产业转换机制,创新生态价值产业化实施路径,让绿色成为支撑准能改革发展的靓丽底色。

用“绿色动能”厚植“后发优势”,准能初心不改、发展不停;以“绿色动能”激活新发展动力,准能步履不停,躬耕不辍。未来已来,在绿色可持续发展路上,准能集团将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定调发展方向,定力不变、力度不减,让“山青、水绿、景秀、物丰、人美”的“生态准能”更具“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

准能集团煤基纳米碳氢燃料制备和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

“利”与“美”的平衡

莫畏浮云遮望眼,守得青山见月明。“绿色矿山”蓬勃发展,万亩良田改造,森林绿地重生,地区半沙漠化问题有效解决等成绩,让还在摸索中的准能人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然而敏锐的准能人也清醒地意识到,这不过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接下来,还有一段更漫长,更崎岖的征途在等待着准能人去闯。我们必须抢抓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开启一场大刀阔斧的拓荒之战。

既然是要拓荒,那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我们自身的思想,改变以往能源企业只做能源,因煤而兴、因煤而富的狭隘。随着“互联网+”产业模式的发展,准能人深受启发,通过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不断探索高效推动企业多元发展的新思路,创新形成“采—复—农—园”绿色协同发展模式,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升级的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双赢的良性循环,为在产矿山多元绿色产业良性联动提供方向和经验。

“要么不干,要干就得到底,干到好,干出彩。”执拗地准能人像是打通了高效质量发展的“任督二脉”,依托准格尔高原地区的自然优劣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以“生态+”方式贯通工业、农牧业、文化旅游业,实现耦合发展,成功建成生态牧场、优质肉牛养殖园、林果生产采摘园、党员教育实践园、婚庆文化园等为一体的综合园区。截至目前,现存栏优质肉牛2千多头,种植牧草1万多亩,开发饲料及小杂粮种植基地3千多亩,建成涵盖83个品种的千亩果园、采摘日光温室20栋、野营观光蒙古包20座,种植观赏花卉100多亩,生态产业每年创效2000万元。

闭目轻嗅,从高原上呼啸而来的风,遇桃花而暖,遇杏花而香,遇松柏而停,这片被绿色浸染着的土地有着不吐不快的欢悦,大把大把的好生活向人们展开了双翼!徜徉于此,远离喧闹,你大可以与家人品咂“最忆是乡愁”的恬静美好,体悟“悠然见南山”的闲淡舒适,这不正是当下人求而难得的“绿色生活”?

面对新时代的大考,准能人在这条从未走过的转型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连成串,又结成网,形成多元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新闭环。从工业到农牧文旅产业,从能源担当,到地区经济的中流砥柱。从未止步的准能人就这样把路一步一步地走向了长远,也走出了宽阔。如果说“绿色煤炭”品牌的创立是启程,“绿色矿山”文化的涵养是铺垫,接下来“绿色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才是准能人的“诗和远方”。准能集团生态修复示范区智能温室大棚

“国”与“家”的担当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一个央企、一个地区的壮劳力,准能集团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实现“双碳”目标这一历史使命,确定以低碳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经济为“两翼”,布局当下、赢取未来。大胆跳出“靠山吃山”的惰性思维,摆脱“靠煤吃煤”的路径依赖,充分挖掘准格尔煤炭“高铝、富镓”特性,因地制宜、因势而为、因业施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清洁化、高效化,将“傻大粗黑”的燃料转变为“高精尖美”的原料,致力推动煤炭从“燃料”向“燃料+原料”转变,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由此变得豁然开朗。

2021年开展高效、清洁煤基特种燃料制备试验,引入纳米技术,成功利用自产煤制备出新型环保燃料——纳米碳氢燃料,低成本实现煤炭的附氢赋能;历时18年,研发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一步酸溶法”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艺技术破茧成蝶;配套绿色电解铝、高端铝产品,稀有金属镓、锂提取和白泥综合利用等技术利国利企,一举两得;积极推动光伏发电与生态农牧业紧密结合,为矿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全新案例;构建“纳米碳氢燃料发电-光伏发电-电解铝”产业体系等,实现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和近零排放;启动零碳示范矿区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全力推动纳米碳氢燃料研究与应用,积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实施生态碳汇工程,研究探索降碳技术路径。

“一滴水,只有融进了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准能集团主动承担央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以矿区绿色生态经济产业为支撑,不断探索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新方法、新机制,将企地关系从“各谋其事”扭转为“同谋共建”,实现与当地政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与准格尔旗人民政府联合成立矿区生态公司,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园,培育“政府+准能集团+矿区生态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联合体、“准能集团+国家矿山公园+准旗文旅集团”文旅联合体,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带动当地农户1000多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2021年,准能矿区作为全旗唯一工业旅游点纳入了准格尔旗全域旅游项目,接待游客近3万人,预计到2050年,可吸引游客600万人,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

让绿色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也让准能集团的发展进一步融合到地区经济之中。只有将企业的生息厚植于国家和百姓之中,厚植地区经济发展的沃土之上,才能拥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从十山九秃,风沙漫漫的黄土高原,到树木葱茏,鸟声啾啾的万亩良田。复垦绿化四十余载,准能集团以采矿愚公移山、打造绿水青山、缔造金山银山的意志,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美景永驻。在巩固发展国企三年改革成果的征途上,准能集团将驰而不息、笃行致远。在让地下乌金温暖世人的同时,留下造福后代的绿色财富。为传统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着眼双碳目标,实现产业绿色创新引领,探索新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