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成立于1988年,是湖南省最早成立的省级园区之一,经多年开发建设,形成了产城高度融合的发展局面。
2020年9月,《湖南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总体管控要求暨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发布,清单指出了经开区在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管控等方面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经开区在“三线一单”的引领下,直面困难,结合园区产业规划,大力推动园区医药、电池等产业集聚大发展。
落实清单要求,优化空间布局
园区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和开发建设过程中充分吸收清单指出的意见,从规划层面上根据土地性质,严格区分不同功能用地和不同工业用地类别,从源头扎紧,逐步调整完善园区空间布局、产业布局。
对不符合用地规划和产业定位的企业进行搬迁。规划了2平方公里大健康产业区,用于发展大健康产业,对华润三九药业等公司按要求实施异地迁建。在布局上分为华润三九产业园、大健康科创产业园、大健康双创产业园等五大板块,建成了华润三九(郴州)华南生产制造中心,引进了上海兰卫医学、屹桉医疗器械、德荣医疗等14个医药产业项目,集中了郴州市约90%和医药企业和最大的医药生产企业。
大健康双创产业园鸟瞰图
严格环境准入,优化园区产业结构
园区要发展,产业定位是前提,优质项目是关键。因经开区所处区位优势,许多有色金属冶炼、矿产品仓储销售等项目想入驻园区,但经开区时刻根据产业规划,以清单要求为准绳,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关,对该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
为谋求长远发展,经开区根据园区电子信息、新材料的主导产业定位顺势而为,在大力引进湖南优珀斯、湖南飞鸿达、万华生态板业、东方雨虹等新材料产业的基础上,聚焦新材料产业发展,在石盖塘产业园规划建设了中城新动能产业园,助推全市打造“电池之都”重大产业发展战略,努力将园区打造成全市电池产业重要承载区。
目前,已引进江苏亿特森新能源、湖南汉尧富锂、德锂新能源等6个大型项目。
中城新动能产业园规划图
落实管控要求,集聚企业产业孵化
为进一步补链条、聚集群,并更好落实清单管控要求,经开区通过完善园区规划片区污水管网建设,做好雨污分流、污污分流,确保园区中小企业生产生活废水应收尽收。
同时,强化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加强VOCs排放治理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入驻基础设施完善的创新创业园集聚发展。目前,经开区创新创业园孵化基地占地340亩,现有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不断助力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监控发展,累计入孵创业实体近300家,年提供就业岗位约2000个。
经开区创新创业园
下一步,经开区将在完成新一轮调扩区规划环评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工作,进一步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底线,努力朝着“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环境好”的“五好”园区进发。
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打好打赢“发展六仗”,做好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不断擦亮民生底色,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确保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利剑行动”取得新成效。
(文/郴州市生态环境局北湖分局 周丽 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