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毅作主发布人并回答记者提问,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处长阳凯,成都市武侯区常委、副区长邱长宝,成都市青白江区副区长沈伟,雅安市天全县常委、统战部长陈冬冬,眉山市青神县县长邱磊,甘孜州泸定县县长王蕾参加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议介绍了四川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环评质量考评"红黑榜"有关情况。同时通报了3例关于环境违法典型案例。
会议透露,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国家自2017年启动示范创建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构建了党政主导、高位推动、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形成了省级统筹、市县发力、梯次推进的建设体系。今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上,生态环境部对第五批示范创建进行表彰授牌,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成都市武侯区、成都市青白江区、乐山市金口河区、眉山市青神县、雅安市天全县、巴中市通江县、阿坝州松潘县等8个县(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雅安市荥经县、甘孜州泸定县等2个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目前,四川省已建成2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6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数量和创建成效位居全国前列、西部地区领先。通过创建,四川省打造了一批鲜活案例样本,形成了一批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模式,为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
会议通报,据初步匡算,"十四五"期间,四川全省生态环保领域投资需求将超过1万亿元。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24字工作方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开拓创新、主动作为,综合运用金融手段和社会资本,加大生态环保投融资力度。为有效拉动社会投资,加快推动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会同四川省经济合作局,拟于12月在成都举办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和环保基础设施招商会,引进科技创新能力强、资金实力雄厚的环保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加快推动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技术产品自主创新。目前,已包装招商项目101个,总金额1238.03亿元;融资项目727个,总金额2600亿元。
据发布会介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持续用好环评质量考评"红黑榜"制度,不断加强环评文件质量管理,规范环评行业健康发展。下一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健全、用好环评质量考评"红黑榜"制度,坚持"红榜"和"黑榜"共同推进。同时还将与周边省份逐步建立环评文件编制监督检查信息互通机制,及时通报环评文件编制监督检查情况,探索共同建立环评文件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红黑榜",向社会公开并动态更新,倒逼"黑榜"单位加快整改提升,鼓励"红榜"单位不断提高水平,切实发挥社会舆论宣传导向作用,不断提高区域环评质量。
会议强调,今年以来,四川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截至9月,四川全省共办理环境违法案件3093件,同比增长61%;处罚金额2.33亿元,同比增长64%;适用《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及移送135件。现通报3起典型案例:达州市创达砼业有限公司违反多项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案、遂宁市蒲某以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案及四川长林蛋制品有限公司涉嫌以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有毒有害水污染物案。同时会议通报了2021年9月四川全省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图/文李红亮胡战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