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资源、服务建设,材料创造美好世界。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集团)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紧抓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构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生产运营体系,走出一条“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管理整合、集成创新”的发展道路, 引领中国建材工业技术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向高歌迈进。
抓铁有痕, 中华大地上镌刻着求实奋进的脚步;踏石留印, 绿色征途里担当着振兴时代的责任。
大国重器,担当绿色发展“试金石”
中国建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世界领先的新材料开发商和综合服务商,连续12 年荣登《财富》世界 500 强企业榜单,2022 年排名 196 位。连续 四年入 围《Brand Finance 全 球品 牌 价 值 500 强 》 榜 单,2022 年 位 列 249 位。拥有 14 家上市公司, 其中境外上市公司 2 家。水泥、商混、石膏板、玻璃纤维、风电叶片、水泥玻璃工程技术服务等业务规模居世界前列。
中国建材集团是一家科技型企业,在我国建筑材料与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领域拥有最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 3.8 万名科技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26家国家级科研设计院所,有效专利 1.76 万项,55个国家、行业质检中心和行业最权威检验认证机构,1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19个国家标委会,7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 项中国工业大奖。
2021 年中国建材集团各企业凝心聚力、狠抓落实、攻坚克难,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43%,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30%, 净利润、薪酬、利息、税费合计社会贡献 1024 亿元,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落实“两高”政策要求,做好减碳、固碳、管碳三件事,以绿色技术守护绿水青山,以绿色制造净化生态环境,以绿色产业推动能源替代。
责无旁贷,敢为零排践行者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 中国建材集团从未止步,敢为零排践行者,打造减碳固碳管碳行业标杆。
9月 19 日,中建材(合肥)新能源光伏电池封装材料二期暨二氧化碳捕集提纯项目投产仪式在合肥举行。
中建材(合肥)新能源光伏电池封装材料二期暨二氧化碳捕集提纯项目是世界首套玻璃熔窑二氧化碳捕集与提纯示范项目,是凯盛科技集团继全球最大全氧燃烧光伏玻璃生产线后,首次将自主研发的玻璃熔窑二氧化碳捕集与提纯技术应用在玻璃生产线,填补了行业空白,再次创造了光伏玻璃行业的“国内第一、世界首创”。
该项目集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能力为年产 5 万吨液态二氧化碳,首次采用变压吸附耦合吸附精馏的创新工艺,以玻璃熔窑烟气中 35%浓度的二氧化碳为原料,经烟气处理、二氧化碳捕集、压缩、精馏和液化,制成纯度为 99.99% 的液态二氧化碳,产品质量达到国家食品级标准。项目的正式投产将助力中国建材集团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建材 +”一体化绿色产业链,打造全球玻璃行业减碳、固碳、管碳的典范,为国家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贡献建材力量。
以降耗为铁律,擎起绿色发展环保旗帜
南阳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是中国建材集团所属河南中联同力材料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企业。先后荣获“全国建材行业质量领军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矿山”“建材行业两化融合示范企 业”等荣誉。公司具有日产 3000 吨和日产 6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各一条,年产熟料 279万吨、年产水泥 300 万吨 ; 配套建设有 16 兆瓦水 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年发电量一亿千瓦时,基本满足熟料生产线二分之一的用电量 ; 拥有两条180 型高品质商混生产线和两条新型环保骨料生产线,年产优质商品混凝土 90 万立方米、骨料与机制砂 500 万吨,总资产 19 亿元,年销售收入 10 亿元。
为实现节能降耗减碳,降低烧成系统煤耗、电耗、氨水用量、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南阳中联 2021 年实施了 6000 吨 / 天生产线节能降耗改造。改造后 ,2021 年吨熟料综合电耗降低 3.16千 瓦时 / 吨 , 吨熟料标准煤耗降低 3.52 千克 / 吨。2021 年度共节约用电 449.94 万千瓦时,节约标煤5011.95 吨, 减少 CO2 排放量 13057 吨, 节能降耗减碳效果显著。
发挥优势,勇做技术开拓者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建材总院坚决履行行业领头雁应尽的双碳责任,立足行业低碳转型发展,积极谋划“双碳”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为行业低碳、减碳继续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让传统的水泥等建筑材料在新时代绿色发展中再次体现革命性贡献。
中国建材总院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实施。
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方面,中国建材总院一直致力于水泥工业低碳创新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开发了以 C2S等低钙矿物为主导的低碳硅酸盐水泥制备关键技术,实现了水泥性能的低热、高强、高耐久,满足了高性能混凝土、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等特殊环境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并成功应用于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 ;开发出生态水泥、超硫水泥、全固废胶凝材料、镁质胶凝材料(包括碳负性水泥)、碱激发胶凝材料等系列新型无 / 少熟料低碳水泥品种 ;前瞻布局水泥 窑炉烟气 CO2 捕集利用领域,并积累了一定成果。
踔厉奋进,掌舵绿色智能“和谐号”
碳中和的大趋势将引领人类走出化石能源时代,以建材行业为代表的高排放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全新的碳排放评价因素、碳合规要求、规模逐渐扩大的低碳产品技术竞争。大势之下,中国建材集团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义无反顾,争当数字先行者
日前,湖州槐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水泥全流程智能化绿色工厂”项目入选工信部 2022 年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典型案例。该项目按照“集约化、 绿色化、 智能化、 高端化 ”的要求, 依托7500 吨线优化升级技改项目,率先采用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智能生产技术,按照国际第一流的标准设计、施工,工艺指标、生产成本和智能化管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该项目生产线上各项参数实现了互联互通、自动控制、智能优化, 并可通过管理驾驶舱实时监控。在智能控制方面,通过应用质量预测、窑况辨识、大数据寻优等 30 项 AI算法,实现异常工况识别、自主寻优、游离氧化钙和熟料 28 天强度预测。投运后,系统全工况长期投运率达 98.7%,AI替代率达 98% 以上、异常工况识别率达 90% 以上,生产线 基本实现智能操作。在质量管理方面, 打通了从“采样分析控制”到“算法寻优控制”的闭环链路,实现了风、煤、料、窑速匹配。在智能运维方面,将“三精管理”、TPM实践经验融入项目建设,设备巡检、润滑保养、检修、隐患处理等工作通过自动工单流转方式实行闭环管控, 有效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窑系统可靠性系数达 99.9% 以上。在智能安环方面,通过入侵摄像机、声光报警器等进行安全智能提醒、风险告知,并对风险精准定位,实现安全可控。项目的落成,实现了“以数据智能为基础”“以智能生产提效益”“以智能运维做保障”“以智能安环为底线”的智能化生产运营模式,生产线指标和运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以环保为导向,致力绿色发展环保标杆
遵义赛德水泥有限公司 4500 吨 / 天熟料新型干法水泥智能化生产线作为异地搬迁产能减量置换项目,形成了“水泥 + 骨料 + 商混”三位一体的综合建材产业基地。该工程具有能耗低、污染物排放少、劳动生产率高、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高及资源利用率高等特点,对降低水泥产品能耗、减少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降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负荷具有重要意义。遵义赛德在智能化管理、降碳减排方面获 5 项专利,获省级“绿色矿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绿色工厂”荣誉 ;目前有 5 个可比能耗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以创新为己任,领航绿色发展环保速度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自主核心技术与关键主机装备带动成套装备和工程出口,形成了集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与咨询、装备开发制造、设备成套供货、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备品备件等服务于一体的水泥装备工程完整产业链。开展的项目聚焦绿色发展 —— “建材行业碳排放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助力碳排放管理机制建设,获8 项软件著作权、11 项专利,在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原材料工业领军组获三等奖 ;“新型干法水泥智能化低碳工程设计与关键技术开发应用”旨在建设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助力水泥工业低碳技术转型升级,项目最大程度实现了水泥工厂的绿色化与低碳化, 获发明专利授权 42 项,编制相关国家标准 4 项, 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进步 一等奖和 2021 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中“工 业工程智能设计系统”荣获第五届数字中国展的“十佳首展成果”,入选了工信部发布的 2022 年度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和 2022 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
自立自强,开启绿色征途“梦工厂”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火电、石化、化工、 建材等六大高排放行业中,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70%。建材行业作为高排放行业中的一员,是我国实现2030 年碳达峰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必将给工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新的创新动力和新的发展机遇。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统筹考虑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满足合理消费需求,科学细化目标任务,稳妥有序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战略立标,加深产业结构调整
有序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注重先立后破,深化重点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结构。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积极运用环保、能耗、技术、工艺、质量、安全等标准, 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加大高附加值新材料比例,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科技立身,推动行业低碳转型
通过新型技术推动整体低碳转型。依托原创技术策源地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 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 ;在新材料领域,加快高性能新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向高端化、量产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在绿色低碳装备上,推进碳纤维及绿色低碳重大技术装备等国家重大项目攻关,加快原创成果转化应用,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
数字引领,赋能产业绿色发展
打造数字化运营与创新体系。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建设,建立全级次企业实时在线运营管控平台、数据采集交换平台和综合检测分析平台。建设智慧工厂,实施数字能效推进计划,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先进过程控制等技术应用,对能源消耗情况实施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管理,提高企业能源分析、预测和平衡调度能力,实现企业能源管理数字化和精细化。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 中国建材集团从转型、清洁、节约、循环、创新、智能六个维度,聚焦主责主业,推进生态战略。一组组数字关联着成绩,一项项突破提振着信心,一道道风景描摹着未来,向世人昭示着中国建材集团保护生态、深化改革的决心与愿景。梦想继续,奋斗不息。青山潮平两岸阔,绿水风正数帆急。中国建材集团将继续按照科技赋能、创新增效战略思路,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好综合材料领域国家队、主力军,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材料产业投资集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