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孝感市生态环境局孝南区分局联合属地地方党委、政府,结合深入开展“加强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共同缔造美化生活环境”活动,抢抓“共同缔造”省厅对口孝南区卧龙乡卫东村活动试点机遇,勇担当、敢作为,不断求索实践,赋能乡村振兴,努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让百姓实实在在拥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精准思维,助力决策科学共谋。
卧龙乡卫东渠作为孝感市44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试点之一,在致力于打造成全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样板“一条渠”的目标上。孝南区生态环境分局发挥部门职能优势,通过省、市、区三级联动,以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为中心,将卫东渠1.3万平方米黑臭水体治理纳入国家库监管,结合卧龙乡卫东村卫东渠科学维持水体水环境容量与承载为重点,通过进村入户、召开群众座谈会、开设乡村夜话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治理、重点突出、标本兼治”的思路,构建“以水质改善为基础,控源截污为核心、生态建设为重点、长效运维为保障”的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主线,因地制宜实施截污工程、治污工程、水系连通、生态修复、长效运维等系统工程,进一步深化农村水环境治理新思路、新模式和新路径,以水环境质量提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同心协力,项目激活发展共建。
作为首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孝南生态环境分局以卫东渠环境治理工程项目为切入点,整合“部门+村湾”党群力量,用群众的语言发动群众,让大家充分树立“主人翁意识”,变“你我”为“我们”,变“要我干”为“一起干”。自“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指导该村草拟了村规修订版,将农整事项纳入村规,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发动群众捐款捐物,已凑集近3万元,由村理事会代管,专款用于村湾自身环境整治。同时,该村16名党员带头拆除自家旱厕、破旧闲屋,村里脱贫户、五保户主动出人出力,配合施工方清理旱厕、危房8处,植树40余棵。村民包保自家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实现了群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直接转变。
过程众晓,全域实施建设共管。
“共同缔造”离不开项目支撑,优质项目更能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孝南区生态环境分局一是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向上级争取整治项目资金654.74万元,全面推进卫东渠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将水环境质量改善融入村湾质量提升内容,坚持建设全过程透明化、规范化、效能化。达到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的目标。共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座,配套管网3352m;水面、水底及两岸通过全方位清理,配置草灌缓冲带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采取了微生物强化、曝气增氧等措施。二是科学构建‘以奖代补’项目。探索村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与整治的不同模式,发动群众共建共享美好家园。通过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目前全村铺设污水管网13.6公里,高标准农田建设1500亩,发展有机蔬菜大棚45亩,直接惠及村民500余户。
民主集中,群众参与效果共评。
“效果好不好,群众最知道”。该局按照“家家参与、户户走访”的标准,征求民意,凝聚民智,对群众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对不适宜诉求做好耐心解释,形成“共同缔造”合力,为基层民主决策插上“翅膀”。商议决定拆除澴西堤沿线13户村民的杂房、违建房,在前院实施“还建”。广谋从众,汇聚群众智慧,针对项目建设中的“可提升项”,联合村两委干部与乡镇驻点包片领导逐户走访,主持召开屋场院子会3场次,征求村民意见建议12条。邀请第三方专业设计人员进行优化配比,先后2次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参与规划评审,更改设计4处,形成了一套符合发展实际、群众广泛认同的建设方案。为项目建之于民、惠之于民打下坚实评价基础。
生态厚植,环境宜居落地共享。
孝南区生态环境分局阶段开展,分层推进,把黑臭水治理的落地落实,作为助推村庄“颜值”提升提质,保障群众居住更加舒适安心的生态环境治理举措,鼓励吸收了一批年轻人一起回乡创业,一起抱团发展,一起村庄共建,围绕水稻、特色瓜果、大棚果蔬种植、小龙虾养殖,休闲垂钓等,实现绿色发展效能共享。同时,将“共同缔造”活动与生态创建有机结合,助推卧龙乡卫东村作为创建示范点位,助力孝南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文/王旭波 胡仕佩
图/湖北省孝感市生态环境局孝南区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