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吴起,山坡上山花烂漫的桃花、杏花、苹果花渐渐远去,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山川林木葱郁,天空湛蓝清新,河湖碧水长清,到处都是绿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泥”的场景一去不复返,昔日“风沙漫天”的黄土高原旧貌换新颜,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近年来,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吴起分局始终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不断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吴起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迎蓝而上,攻坚克难提“气质”

“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是昔日吴起的真实写照。“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是如今吴起的怡人风光。近年来,吴起分局紧紧围绕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以“天蓝气清”为聚力方向,依托“气化吴起”“清洁取暖”等绿色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锅炉综合整治、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扬尘污染防治、落后产能调整淘汰、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六大“硬核”举措,共拆改燃煤锅炉113台,新建燃气锅炉17处,低氮燃烧改造燃气锅炉104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243台,监测达标119台;对全县267家餐饮店建立“一企一档”管理台账,并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严格落实“六个100%”扬尘治理措施,8家施工工地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与城管部门实现联网;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淘汰砖瓦行业落后产能企业8家,精准核发排污许可证51个,排污登记管理企业170家;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构建了污染天气立体化应对体系,健全了空气质量监测预报机制、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通过一系列治气措施,吴起县城区优良天数由2018年的313天提升至2022年的343天,优良率提高9.6%。今年1-4月份,吴起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0,排名全市第5。

清波漾漾,精准施策净“水质”

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全面建设人水和谐共生的山水城市,让“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美景永驻吴起大地,吴起分局以水环境质量提升为核心,坚持治污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实施挂图作战,绘制形成“三张图”,科学研判水环境形势,系统谋划做好治水兴水文章。同时,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吴起县水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对境内“八道川”逐条进行问题摸排、分析原因,制定“一断一策”整治措施;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一口一档”规范化管理各类排污口134个,并对排污口不定期开展监督性监测;对境内91个行政村“黑臭水体”、生活污水进行摸排,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48个,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8座,完成率为52.7%;对95个新建养殖场全部配备粪污处理设施,实现规模化畜禽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100%。通过系列治水措施,2022年白石咀国控断面、金汤出境断面首次出现Ⅱ类水质,成绩喜人。今年,1-4月份白石咀国控断面、金汤出境断面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逐绿前行,靶向发力优“土质”

寸土寸地关乎国计,一垄一亩牵系民生。吴起分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持续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大力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深入开展油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让3790平方公里的吴起大地,成为安居的“乐土”与发展的“福地”,为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提供基本保障。狠抓油煤气生态环境整治,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清洁文明井场5835个,建成率为98.38%;涉水、涉危企业视频监控安装169台,运输车辆GPS定位系统安装446个,安装率为100%,实现危固废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全过程监管,有效震慑危固废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行为;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成4个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通过专家评审;督促辖区内9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进一步夯实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区域管控要求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深入开展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行动,严控污染物排放,保障土地安全利用。

如今,放眼望去,吴起大地处处风景如画,环境舒适宜居,“天蓝水清地绿”的诗画吴起正在焕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下一步,吴起分局将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以“三个专项整治”为推手,全面转型升级,以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以生态为笔,以绿色为墨,继续绘就美丽吴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寇颖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