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江苏推出的“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中,高邮被划入“江淮生态经济区”。在对标生态经济区建设蓝图过程中,高邮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信环境修复不破不立。而在“绿”的底色下,高邮也迎来一系列助推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对标江淮生态经济区,走绿色道路让高邮尝到甜头

潘学元江苏省人大代表 高邮市人民政府市长

 江淮生态经济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去年,在江苏推出的“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中,包括扬州、泰州、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高邮、兴化2个县级市,宝应、涟水等9个县被共同划入“江苏生态经济区”的范畴,这是唯一以生态功能为主体定位的区域,高邮被划入江淮生态经济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江苏生态经济区的契机倒逼高邮在产业转型上提档升级,在特色资源的产业化、规模化上下功夫;倒逼我们塑造生态区魅力特色空间,彰显特色风貌,强调乡愁保护与传承;倒逼我们加强区域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江淮生态经济区”为抓手,未来高邮将迎来一系列加速发展。
  另一方面是挑战:高质量的建设,必须要破除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手段。在破和立的过程中,走新路径会带来磨合的阵痛。
  对高邮来说,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的作用深远,高质量的发展更具现实意义。在规划后,高邮建立了工业发展的负面清单,减煤减化,对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门类应禁止进入,现有的应有序退出或提高排污耗能门槛。在引导方面,引入先进无污染制造业创造条件,发展新能源产业、生物科技、智能制造、智慧照明等新兴产业。在“以旧换新”中调整结构,促进转型。
  除此之外,高邮坚持“生态+”,促进产业、城镇、园区转型升级。实施江淮生态大走廊“十百千万”工程,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彰显邮文化、水特色,做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片,努力把高邮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富民优势。

“环境是最大的民生,环境修复让高邮尝到甜头 ” 

高邮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江苏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板块。在对标江苏生态经济区的过程中,高邮跳出棋盘看棋局,在生态修复上不破不立:连续开展企业整治推行“263行动”。在2017年,我们关闭了32家化工企业,40余家“五小企业”,110家畜禽加工企业,并着手治理黑臭河道。
  短期来看,如果个别化工企业盈利不菲、上缴税收、解决就业,但它们造成的污染对主城环境和百姓生活带来了危害,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关停并转这样的企业,宁可不要这样的企业产生的税收,也不能让污染影响市民健康。
  对环境的“在乎”,让高邮吸纳了新一批高端产业,高端产业又带来了高端人才。2017年大力开展的“263行动”动用财政4个亿,但去年高邮工业销售净增长124个亿,工业税收增长43%,GDP增长8.2%,一方面抓环境治理,一方面抓经济更加高质量更加科学的发展。“守红线,善留白”的思路告诉我们,算好环境账,就是算好了经济账。(魏薇/文 郭家豪/图 徐湛/制作)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