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严格管理、惩治违法,又要“六稳”“六保”促进发展,如何找准结合点,这是当前生态环境执法部门面临的问题。

今年以来,郑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下简称“支队”)党委依托综合执法机构改革成果,紧贴郑州实际,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六精六突破”,将深入推进“一体化”执法作为提升监管能力、深入助企帮扶、促进绿色发展的结合点和发力点,锚定目标,谋新破局。

谋划在前,班子先行

为建立精准、高效的生态环境执法格局,2021年,尚在改革过渡期间的支队党委就将目光放在了“一体化”执法上。面对队伍刚刚融合、部门业务界限明显、执法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支队党委首先从班子入手,先后组织机动车监管、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检验机构监管、油气监管、固废化学品监管等5个专业执法大队进行专题汇报。

班子成员当学生,业务骨干做教员,让业务骨干成为执法一线的主心骨。详细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标准、工作流程、检查要点等执法关键,在支队班子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从思想入手,夯实了“一体化”执法的指挥基础。

思想为要,厚积薄发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支队班子带领所属部门,通过集中座谈、形势宣导,解决了思想根源的不足;通过深入剖析研究各自实现“一体化”执法的难点,找到解决的路径,在全支队夯实了“一体化”执法的思想基础。

支队不仅狠抓思想建设,更注重技能提升。支队成立以来先后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3次,组织实地教学5次、座谈交流4次,参与岗位练兵的执法人员30余人次,多种形式增强基层执法部门履行职责的综合能力,打好了“一体化”执法的执行基础。

多点发力,成效初显

一年的努力取得了成效。2022年开局以来,支队下属各大队在“一体化”执法思路的主导下,各大队主动作为,涌现出一批鲜活实例。

检验机构监管执法大队针对大宗物料门禁系统非现场监管手段的局限性,与各派出大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采取“平台监管、通报调度、现场核查、交流反馈、执法告知”的方式,无缝对接相关业务,相互支持、彼此补位,促使执法人员由“专科大夫”向“全科医生”转变,实现全面素质提升突破。

经开区执法大队结合辖区企业特点,防患于未然,主动作为。2月份以来,利用周末和驻厂人员撤回之际,通过突击夜查,再一次检验企业的日常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巩固驻厂监管的成果,彻底消灭企业放松环境治理的侥幸心理。

郑东新区执法大队通过“专业化”力促“一体化”,力求做到“三专业”——用专业的眼光发现问题,用专业的执法技能处理问题,用专业的知识帮扶企业解决问题”。针对大宗物料运输门禁系统执法薄弱环节,郑东执法新区执法大队主动向专业大队和法制科请教学习,而后通过现场实战练兵,迅速提升执法效能。在一个月之内办理3起大宗物料运输违法案件。(文/郑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