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执法普法”“送法入企”的工作要求,2023年以来,红河州生态环境局结合省州党委政府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部署,运用五个“坚持”持续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切实提升企业、群众的环保法律意识,助推红河绿色发展。
一是坚持“说理执法”,增添执法“温度”,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和企业守法意识。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红河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将普法宣传贯穿于执法全过程,将每一次执法都作为释法说理的契机,向当事人讲清违法事实、执法程序、处罚依据、法律后果以及救济途径。帮扶企业提升守法意识,找准整改路径,减少执法阻力,帮助企业自觉改正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过程中,法规部门通过说明事理、讲透情理、证清法理的方式,以“理”服人,督促引导企业主动履行法律义务。通过贯彻落实“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执法原则,为企业提供审慎包容的制度环境,助力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
二是坚持“入企送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污染治理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工作责任,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和重点对象,深入乡镇、街道,针对特定行业企业开展为民服务解难题活动。不断拓展普法宣传渠道和形式,印制并向企业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现场向工作人员宣讲《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法规。自觉主动靠前做好宣传服务工作,及时为企业送上普法“服务包”,提高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送法入企”过程中,执法人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围绕群众环境信访举报突出问题和企业日常环境管理薄弱环节,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排污状况,帮助企业了解环保“弱项”、补齐生态“短板”;并从废气废水排放、危险废物暂存间新标识标牌更换、环评手续申报等方面进行指导帮扶,为企业精准“开药方”,确保规范化生产经营。
三是坚持“迎客普法”,增加预警强度,提高普法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红河州生态环境局严格按照省厅执法局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六项机制”要求,落实事前宣传、预警机制,切实做好普法宣传工作。通过“迎客送法”为全州污水处理行业、汽修行业、医疗行业等重点企业开展法律法规专题培训,选取全国、全省、全州各类生态环境违法案例做解读,以“企业如何守法经营”为题,详细讲解企业环境管理中常见的违法行为,并组织企业签订承诺书,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自觉抵制污染环境、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以“迎客送法”服务支持好经济发展,又以“专项提醒”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倡导企业自觉守好“责任田”,算好“明白账”。
四是坚持“自我学法”,延展学习深度,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储量和业务能力水平。为全面准确理解和运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规范生态环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普法能力和水平。2023年7月,红河州生态环境局邀请律师围绕《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出台背景和目的、新旧规范对比、修订重点等内容进行专题讲授,重点讲解开展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听证等阶段新修订的内容,并结合现场提出的执法实务问题作分析解答,努力营造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良好法治氛围。同时,结合日常执法监管中的重难点工作,今年先后组织全州执法人员集中开展监测弄虚作假、危废监管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中指出现场执法检查的重难点和违法点,增加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执法人员的现场辨别能力和查处能力,以学促效、以学提能,不断推动自我学法走深走实。
五是坚持“进社区走基层普法”,拓宽宣传广度,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践行能力。为引导广大市民群众自觉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中来,在六五环境日、全国首个生态日积极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摆放生态文明建设、垃圾分类、生物多样性、普法强基等内容宣传展板,集中发放宣传册及宣传产品,向群众宣传生态环境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同时,驻村工作队员与乡镇干部一同前往乡村集市,通过大喇叭广播宣讲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发放宣讲秸秆禁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垃圾分类等相关宣传材料及宣传品,持续推动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近年来,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在监管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管”,以线下送法入企和线上提醒约谈相结合的方式,多措并举推动法治宣传常态化,强化执法监管与服务相结合,让生态环境法治观念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全力推进治污攻坚行动。
下一步,红河州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有针对性地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驱、执法与普法互动,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绿色发展,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