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2023年空气质量改善远程监督帮扶工作启动以来,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始终保持监督帮扶“严”的主基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全力排查问题,推动问题整治,圆满完成阶段性远程监督帮扶任务,助力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组建N+专班,科学施策查问题。形成了“战前动员+科学布控+精准治污”监督帮扶体系,每轮次远程帮扶领办任务前,主要负责人亲自动员部署,抽调精干力量,组建“非现场监管组+现场尖兵组+夜查突击组”N支专业执法组,并将专项执法、零点突查、前期发现问题核查等与监督帮扶交办任务高度融合。帮扶过程中,认真按照《监督帮扶工作手册》《秋冬季监督帮扶问题类型及认定情形》要求,采取昼夜不间断查恶臭在线监测平台和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异常问题并实时通报线索,昼间突出查涉气、高值区周边、在线数据异常等企业,夜间突出查群众反映环境问题敏感区域周边企业,实现了综合施策,靶向发力,精准发现环境问题能力明显提升。今年来,共开展8轮次远程监督帮扶,发现103家企业存在各类环境问题189个,其中突出环境问题45个,实施立案查处42个,罚款132.2375万元。

二、运用一套制度,强化调度抓整改。形成“上下联动、分工明确、夯实责任、齐抓整改”的工作势态,为推进问题整改,印发了《推动监督帮扶交办问题整改销号工作的通知》,明确各类环境问题整改时限,要求立行立改类15日内完成整改,跟踪督办类1个月内完成整改,重点查处类2个月内下达处罚决定书;建立推进整改销号工作群,每周通报整改销号进展,要求对发现交办的环境问题分类型、分层次制定整改方案,迅速整改,按照时限要求清零销号;加强追责问责力度,对督办整改工作不履职不尽责的单位和个人实施移送纪委监委追责问责,先后对整改进度缓慢地区,开展12次现场督办并约谈执法大队和企业负责人。截至目前,8轮次远程监督帮扶发现189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上报整改完成率达100%,生态环境部保障员审核通过整改率99%。

三、建立一班人马,举一反三巩成效。形成“属地核查、市级督察”工作机制,保障发现交办问题真整改真销号。为防止交办问题反弹,杜绝地方擅自降低整改标准或虚假整改销号的现象,抽调专人成立“巡查组”专班,结合每轮次整改销号情况,定期开展问题整改情况分析研判,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携带必要的便携式执法检测设备和无人机,分批次开展市级督察“回头看”工作。期间,发现反弹问题10个,整改不彻底问题3个,对企业下达工作提醒函5件。同时,针对监督帮扶中发现的环境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和会商分析,对发现的相关行业、企业以及区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召集相关园区、企业进行集中通报、集中学习,并指导帮扶企业进行自查自改,及时消除环境风险隐患。

四、加强市区联动,助推练兵提质效。形成“远程帮扶与实战比武、以练为战”工作局面,不断创新练兵提能举措,在开展帮扶期间,由市级尖兵班带队,县级尖兵班补位,上下齐力集中执法力量,相互提升执法水平,共享线索协同开展工作,实现了“全员执法帮扶”格局。在执法调查取证过程中,执法人员相互从“现场调查取证、责令改正、事先告知、处罚决定”等每个环节开展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案件办理质量,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素质和监管水平。同时,还将个人参与监督帮扶突出问题查处及发现问题数进行排名,表现优秀的尖兵将推荐纳入个人年度评先表优。

下一步,荆门市在做好2023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远程监督帮扶工作的同时,将同步督促做好监督帮扶发现问题整改,始终突出帮扶主基调,紧盯企业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短板弱项,常态化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等系列活动,帮扶企业不断提高污染治理能力,为荆门市空气质量改善提供坚强有力的执法保障。


文:荆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李子昊 侯晨  张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