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开展服务,高学历知识分子就应该这样在一线发光发热!”

“真没想到,博士会天天蹲在一线埋头苦干,解决工艺技术和方案问题!”

……

日前,在呼和浩特经开区沙尔沁工业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员工一边津津乐道,一边竖起拇指。

这名让一线员工感到朴实的博士,是中国铁工投资旗下中铁水务环保研究院研究员张名,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他自6月底率团队来到呼市污水厂,已经驻守现场近一个月。

在呼市污水厂工艺初步设计阶段,张名团队第一时间奔赴一线,驻场进行工艺技术合理性研判。他深知,工业污水厂来水水质复杂,做好臭氧催化氧化设备前期试验十分重要。为了保证项目出水水质达标,他和队员每日天微亮就到厂,埋头开展化验室模拟试验和现场小试,对关键工艺技术参数进行效果核验和参数优化,往往在全神贯注的实验中忽略时间,半夜才回到宿舍。

在反复的试验和验证过程中,张名团队和设计院、相关单位紧密配合、沟通协作,不断优化工艺方案,提出科学合理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方案,为项目顺利推进和污水处理稳定达标奠定了基础。

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亮与张名在现场合影

7月8日,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亮在呼市片区项目调研时,走进沙尔沁工业区污水处理项目现场,对张名团队扎根一线、服务基层充分肯定,并鼓励和号召全集团所有科研人员,立足基层、发挥所长、展示才华,投身到集团公司“生态环境+绿色城乡”发展战略中,为 “水务环保、生态环境、绿色资源和绿色城乡”产业发展作出更多的应有贡献。

立足现场、服务一线,是张名的座右铭。他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在全国多地的项目间辗转奔波,沉下身子“扎”在项目一线,将多年所学与项目实际相结合,探索建立了“工艺分析+水质化验”评价模式,全方位分析研判预投资污水厂的工艺现状,先后参与了安徽萧县、山东成武和临邑、江苏宿迁、青海西宁等地10余个水务项目前期工艺技术尽调,为顺利跟踪和推进项目提供了关键的专业工艺技术研判依据。

“在一线为运营项目解决生产问题,是我们的职责和价值所在。”张名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项目一线,不仅为项目做好技术支撑,还协同水厂运维班组做好生产调试。2023年年初,正在休假的张名收到项目进水水质出现大幅波动的消息,立刻奔赴现场,严密开展进出水水质和生化池工况参数监测,协调运维班组调整运行工况,仅仅用时7天时间就让水厂恢复正常运营。

中铁水务环保研究院团队

在科研工作中,张名和他所在的团队也是依托项目、服务项目,以丰富的研发成果提升项目高质量运维水平。

在污泥处置领域,他们依托沣西污泥处置项目开展了市政污泥热解焚烧残渣资源化利用研究,将污泥热解残渣中富含铝磷化学组分资源化回收,实现污泥闭环处置;在海绵城市领域,他们开发了利用仿真白蚂蚁唾液酶固化技术,解决了城市中原有植被土壤的渗透、净化指标不达标等难题,在珠海、广州等海绵城市建设中实现转化应用。此外,他们申报的重点研发课题《水厂突发环境事件中典型重金属污染物应急处置技术开发与应用》,得到了集团公司优秀学术论文表彰奖励。

集团公司科创机构人才团队

基层项目一线是发挥才干、建功立业的沃土。在中国铁工投资,像张名一样拥有硕博高学历的人才已达到317人,他们奋战在集团公司“生态环境+绿色城乡”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的各条战线前沿,发扬新时代企业主人翁精神,奔波在方案策划、技术研发、攻坚创新、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第一线,为项目咨询、投资、设计、研究、建设、运营等一揽子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支撑,为加速打造国内一流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商和现代城市投资运营商凝聚了重要力量。

“我们高学历知识分子更应该发挥优势,多沉下身子到基层项目一线,在尽力解决项目难点痛点的同时,不断磨砺和锻炼自己,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升华。”同在中铁水务环保研究院的李箫宁博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