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高青县常家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为根本,黄河旅游为灵魂,特色产业为抓手,走出了一条惠民富民的新路子,让“开窗天高水清,出门鸟语花香”成为“生态常家”的真实写照。

以“生态赋能+黄河旅游”模式,在特色转化上做文章

常家镇积极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与高质量发展结合路径,打造黄河资源开发特色样板。秉持生态理念,科学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以做活黄河旅游为着力点,做实资源保护、做优文化传承,做强文旅市场,做活资源开发,推动全镇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刘春家线工段,打造黄河安澜湾景区;依托黄河沉砂池,建成天鹅湖国际温泉慢城;开发黄河湿地资源,建成以蓑衣樊村为核心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带,形成“一湾一城一带”的特色样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与高质量发展。

此外,探索黄河流域农商文旅互促互融路径,打造乡村振兴常家样板。将黄河旅游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以引导发展特色农、林、渔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为主线,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和高效发展,打造蓑衣樊村湿地景观及环村水系、前胡片区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游、采摘游、农家乐、民宿、特色餐饮等业态的发展,构筑起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

以“党建赋能+现代农业”模式,在绿色产业上求实效

常家镇坚持党建引领,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推动传统种养模式转型升级。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一社”,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载体,大力发展林下蘑菇循环经济、莲藕龙虾立体种植养殖、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持续转化。

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常家镇全面实施“品牌强农、科技兴农、融合促农”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三品一标”体系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品牌,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个,绿色蔬菜品种3个。境内高青大米、双庙西瓜、黄河水产等农产品在东营、淄博、滨州等周边城市乡享有较高声誉,村集体收入逐年提高。下一步,将加快推九道湾休闲农业立体种养基地、高青大米“米的驿站”、万亩休闲农业立体种养基地、中国农业大学“鱼菜共生”、“蓑衣水乡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以产业项目建设加速生态效益转换。

以“环境赋能+精细管理”模式,在长效机制上求突破

常家镇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开展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攻坚,全力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降低辖区内污染物排放量,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工业点源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配合上级部门对辖区内工业企业全盐量、总氮和氟化物等指标开展深度治理。实施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管理,建立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管理台账,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完善配备污水管网。全面推行河长制,聘用35名河管员对全镇20条河进行日常巡查监管,镇村二级河长体系全面建立。

同时,全面落实“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要求,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着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湿工作,推进镇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随着在生态保护建设方面投入的持续加大,全镇域实现恢复湿地200万平方米,形成绿化190万平方米,拥有树木80余种2万余株,吸引了100多种鸟类栖息,震旦鸦雀、白鹭、天鹅等珍稀鸟类均在辖区内有发现,全镇绿化覆盖率逐年提高。凭借对“两山”理论的创新实践,常家镇“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实现生态效益实现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持续转化。

(文/淄博市生态环境局高青分局 李姚 王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