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积极推进河流污染治理,依托当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滨水资源,采取有力措施,精准发力,将太子河干流打造成为联通城市和乡村的亲水生态风光带,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打卡地"。如今的太子河流域草木葱茏,鸟语花香,游人如织,成为美丽辽阳的靓丽底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说起荷花,最先想到的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而位于我国东北的辽阳县柳壕湿地里的荷花却是"古柳垂堤风淡淡,新荷漫沼叶田田。"每年7-8月间,这里芦苇成片,荷花满塘,鱼虾畅游,鸟语花香,休闲度假园、采摘园、荷塘垂钓园、孔雀园、鹿园、大型水禽馆、荷花亭、水上栈桥等人文景观镶嵌其中。柳壕河、北地河从这里蜿蜒流过,形成了壮观秀美的河流湿地生态景观。"我经常到这个公园来,心情十分惬意,这几年柳壕湿地变化可以说翻天覆地。作为一个辽阳人,我也切身感到,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辽阳的环境越来越好,真是绿水青山、到处美景,我也由衷地为家乡的变化感到骄傲。"8月15日,正在柳壕湿地游玩的游客于润水说。

近日,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质量变化情况前30个城市中,辽阳市从去年的第28位上升至第15位。这一成绩的取得,标志着辽阳市水环境治理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突破水"一直是辽阳生态环境部门孜孜追求的目标,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也是空前的。为了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让美丽辽阳建设成果惠及城乡群众,从2019年9月开始,辽阳市投入8.18亿资金,采取"一南一北,两线合围"的方法,对太子河流域辽阳境内"一干五支"流域生态环境展开综合治理行动,重点对北沙河、运粮河、南沙河、柳壕河等9条重污染河流进行治理。按照"截污控源,内源治理,原位修复,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立体管控"六大原则,大力实施截污、控污、清污、减污、治污工程,通过标本兼治、源头治理,全面做好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工作,提升水环境质量状况。人们很难想到,就在十年前,柳壕湿地还是河沟纵横、杂草丛生、水质污劣、环境脏乱。2012年以来,辽阳市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实施了柳壕河综合治理工程,引来碧水清波、再造生态美景。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柳壕湿地已经成为省级湿地公园、国家AAA景区,建有8万多平方米荷花观赏区、1400余米栈桥栈道,栖息着苍鹭、小杜鹃、红嘴鸭等200多种、近万只鸟类,日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是闻名省内的生态旅游打卡地。不仅如此,随着灯塔市葛西河三期工程的建成,淤堵多年的河道引得活水来,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生态画廊。西起辽阳城区的襄平大桥,东至葠窝水库坝下的太子河生态风光带,连接着太子岛、燕州城、冮官屯等历史文化旅游特色地区,是美丽辽阳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如今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太子河流域水质逐年提升,太子河生态风光带已成为候鸟迁徙的补给站,市民运动休闲的好去处,被民众誉为"辽阳的后花园"。随着一波清水的穿城而过,连通了城市和乡村,让辽阳这座城市的水拥有了新的灵性和活力,不仅全景式贯穿了辽阳"尊重自然生态,注重人水和谐,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扎扎实实推动水环境治理的决心。正在这里休闲的市民苏明春说道:"现在每到节假日,双休日沿着太子河风光带三三两两或几家一起顺河而上,放松郊游的人也特别多,搭上帐篷,绑上吊床,或者大家三五围坐在一起唠唠家常,谈谈老人们的健康和孩子们的成长,行走在蓝天碧水间,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生活啊!"

辽阳市还实施了10个污染治理工程,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4万吨/日,新增污水管网53公里,(其中污水收集管网45公里,中水回用管网8公里)较好地补齐了污水收集处理短板问题,为水体达标打下坚实基础。辽阳市政府重新修订了《辽阳市重点河流断面水质污染考核和补偿办法》,落实县(市)区政府职责,调动了水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河流管控,对北沙河、柳壕河等流域开展污染源溯源和巡河管控,解决了1000余个环境问题。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从今年4月份开始,全市水环境质量、县(市)区水环境质量排名每半月在《辽阳日报》和微信公众号上向社会和公众通报,广泛听取社会各界谏言并方便监督管理。

辽阳市生态环境局将全年水环境考核目标转化为常态化生态环境改善指标,围绕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三源齐控,进一步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继续"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态用水"大力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今年1-6月,区域内太子河干流、汤河水库及二道河、下达河、汤河等河流达到三类以上优良水质,全市9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8%。区域内省考以上河流11个断面已全部消除劣V类水体,考核达标率100%,成为全省达标率100%的9个城市之一。

(文/张利军 高嘉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