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地处长江上游,是四川省三大重点林区和重点牧区之一,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绘就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的美丽画卷,凉山重任在肩。

一代又一代凉山生态环保人砥砺奋进,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不断筑牢生态屏障,奋力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以坚定有力的行动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绿色崛起,推进共同富裕。

生态建设美凉山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十四五”以来,凉山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导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高颜值和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

2024年上半年,凉山州府西昌市优良天数率为97.3%,同比上升4.7%,细颗粒物平均浓度22.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8.5%。24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487个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纳入达标考核的12个水功能区达标率保持100%。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2024年1月召开的凉山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要锚定美丽凉山建设总体目标,以更大力度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见效。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大力实施“六大行动”,开展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分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推动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向好。

聚焦重点,靶向施策,凉山紧紧围绕各项目标任务,用制度推进建设,切实扛起建设美丽凉山的重大责任,推动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生态治理绿凉山

护得青山青,方有碧水长。

2022年,凉山生态环境系统在全省率先出台《行政处罚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联动工作规程》,建立“执法+赔偿”联动机制,省生态环境厅高度肯定“凉山模式”,并在全省示范推广。

2023年出台《凉山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中开展劳务代偿的暂行办法(试行)》,实行“赔偿+代偿”补偿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情节较轻的,可通过植树造林、种草、巡林巡河、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等公益劳动方式折抵赔偿义务(费用)。2023年,生态修复造林4900平方米,督促3名责任人分别开展2至3年义务巡山护林。

凉山还创新尾矿库环境监管模式,实施一座尾矿库、一个库长、一个环保专员、一个安全专员“一库一长两专员”和尾矿库排查整治清单、污染防治方案、治理成效核查报告、风险评估报告“一单一策两报告”两项机制,建设尾矿库综合监管、红黄绿三色监管“两个平台”,有效监管全州98座尾矿库,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今年4月,凉山州生态环境局制定出台《生态环境促进稳增长服务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充分借鉴了全国各地绿色发展的先进经验,以补齐短板弱项创新思路为举措,又结合凉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出台的具体举措施策准确、突出重点,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能作用,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好地支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排查整治护凉山

近年来,凉山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严格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全力以赴抓好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国家长江经济带披露问题等各类突出问题整改工作。今年全州更以第三轮省督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举一反三开展排查整治,做到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整改问题、主动防范问题。

今年,凉山先后召开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州环委会会议、州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等专题会议,把督察问题整改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作为全局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美丽凉山建设、污染防治攻坚等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

组织各县(市)和州级行业主管部门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对已销号督察问题开展“回头看”,对存量问题整改进度开展核查,对重点领域开展举一反三排查整治。截至目前,全州共排查发现各类问题600余个,并逐一明确整改目标、措施、时限,现已整改完成问题480余个,取得阶段性进展。凉山州委、州政府和州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多次赴重点问题整改现场开展调研督导,现场分析解决问题,督促责任单位履行主体责任,全力以赴推动各级问题整改落实落细。

凉山还组建6个州级督导组,先后出动400余人次,对全州17县(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全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集中化解,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

作者单位:凉山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