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生态环境领域执法工作效能,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增共赢。许昌市生态环境局在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中,紧紧围绕实战练兵的总目标,对标“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需求,研判全年环境质量,紧盯污染防治攻坚目标,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全年、全员、全程练兵工作,开展交叉互查、帮持指导、案卷评查、竞赛比武、送法入企、科技执法,扎实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

无人机比赛现场

一是严格执法,问题导向。在大练兵过程中,许昌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各分局始终把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担当起惩处和纠正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利器”职能,对饮用水源地、黑臭水体、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重点任务保持高压态势。特别是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期间超标排放从严打击、从重处罚,把需要采取按日计罚、限产停产、查封扣押、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作为打击环境违法的重点,真正做到违法行为“未查清不放过”,处罚措施履行“不到位不放过”,拘留刑事责任案件执行“不到位不放过”,排污单位违法行为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特别是针对部、省交办的问题,各分局紧盯整改到位,扭转了环境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状况。对“散乱污”企业的整治,他们同样依法查处,增大企业违法成本,遏制“散乱污”反弹,而不是简单地实行“两断三清”,一拆了之。使“散乱污”企业没有藏身之地。

执法人员在使用新装备比赛现场

在全员练兵过程中,执法人员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走访群众等办案模式,全程录音、录像,认真做好笔录,将每一个违法案件办成铁案;对“散乱污”企业排查,采取夜间查、雨天查、节假日查等全时段执法监管。通过这种全时段的排查,2023年已查处了7家涉危险废物排放的违法企业,2家涉嫌在线弄虚作假的企业,已全部移交司法部门依法予以刑事、行政拘留,办理了一批大案要案,震慑了一批违法企业主。

执法队员整装待发

是立体监管强兵。细化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则,开展污染源双随机抽查重点排污单位154家,一般排污单位1010家,特殊监管对象8家,通过抽查执法发现并要求整改的环境管理问题59个,实现了执法信息全程管理、内部共享和任务统筹调配;建立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10家正面清单企业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最大程度减少执法检查频次,让自觉守法企业受益;推行差异化监管执法,利用无人机、视频监控、在线监控等非现场方式检查企业225家次,累计发现并督办问题47个。强化案卷稽查评审,上半年累计推送56份案卷交叉评查,组织一线执法人员开展案卷交叉评查活动,切实提升案卷质量。

执法新装备比武活动现场

三是以赛促练,赛练结合。强化岗位练兵,让练兵比武有机结合起来。以赛促学、以比促练、以练促用,比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执法能力全方位的提升。6月21日,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开展了PID、FID、气体泄露检测仪、无人飞机等生态环境执法新装备执法技能“比武”活动。36名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在东城区东风油品有限公司拉开帷幕,踏上了一次“特殊”的巡检之路。“以‘武’论英雄,以成绩决高低”,决出了集体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许昌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扎实有效的开展练兵活动,不仅锤炼了队伍现场执法能力,也进一步砥砺了执法人员的作风品格,提振了队伍精气神,为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提供了强有力助推。截至10月8日,许昌优良天数已达到186天。许昌生态环境执法人深深了解,他们后面的各项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责任还非常重大,他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局党组的部署,进一步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克难攻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钉钉子”精神,确保大练兵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许昌高质量发展!


文/许昌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马克军  崔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