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在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大气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吴小平介绍了2025年移动源污染防治的相关举措。

移动源污染防治的难点是源的“移动”。为此,湖南省生态环境系统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针对性地积极介入、提前作为,用决策的前瞻性和工作的提前量,牢牢锁定“移动源”,坚决打赢打好大气污染防治五大战役的首战——移动源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

科学评估,精准溯源

机动车以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铁路内燃机车、飞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最常见的“移动源”。

截至2024年12月,湖南省机动车保有量为1783万辆,其中汽油车约1100万辆、柴油车81.94万辆,非道路移动机械13.16万辆,是影响湖南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加强对移动源排气污染的管控,可有效降低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浓度,是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的主要手段。移动源污染是影响湖南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移动源是PM2.5第一大源,湖南各市州平均贡献占比为27.5%,张家界、长沙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37.5%和32.9%。

湖南移动源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年排放量分别为15.4万吨、3.7万吨,分别占全省污染物排放量的49.0%、24.7%;其中重型柴油货车占氮氧化物排放量的44%左右;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27%左右。

2023年湖南公路货运量占比87.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长沙市公路货运占比更是高出全国近22个百分点;全省柴油货车保有量64.22万辆,其中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还有9.7万辆;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目前统计只有57.85%;全省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13.16万辆。

多措并举,绿色发展

2025年,湖南将打响大气污染防治第一仗——移动源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为此,湖南省委、省政府将从四个方面铺排13项具体任务。

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制定出台省级新能源汽车财政奖补、新能源汽车路权优先等支持鼓励政策,全面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加大公共领域和公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提升领域内新能源车占比;推进公路沿线、农村地区、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场景充电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依托“惠购湘车”等活动,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力度,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5项任务。

加快淘汰超标排放车辆和机械。继续实施财政奖补等支持鼓励政策,支持鼓励提前淘汰高排放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农业机械,加快推进铁路货场、物流园区、港口、机场、工矿企业内部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更新改造。

推进绿色运输体系建设。通过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进“多式联运”“散改集”“外集内配”等运输模式,大幅度提升全省铁路、水路年货运量;通过加强岸电设施标准化、便利化建设和改造,推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完成城镇建成区重点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治理,开展储运销环节油气回收专项检查。

强化机动车达标监管。完善并严格执行高排放车辆城区道路禁限行政策,减少国Ⅳ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车进入城区;建设全省“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系统,严格落实“检验-维修-复检”闭环管理;推进重点用车单位在短驳及固定线路使用电动车辆或皮带廊道代替柴油货车运输,提升重点行业企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方式比例。

统筹协调,合力攻坚

移动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湖南省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攻坚合力。

政策支持。研究制定财政奖补、新能源汽车路权优先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提升湖南省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和老旧车辆、机械的淘汰力度。

加强协调。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实施,《移动源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正式印发之后,战役责任部门将根据总体实施方案制定分项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措施、分解落实责任,全面铺开各项任务。

明确责任。湖南省生环委办将制定主要任务和目标指标分解清单,明确到各省直部门和市州政府,省生环委将把标志性战役开展情况纳入对省直相关部门,市州党委、政府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

宣传引导。对标志性战役动态、节点、推进过程、攻坚情况适时进行通报,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营造共同推进蓝天保卫战的良好氛围。

吴小平表示,湖南将坚持“车、油、路、站”统筹推进,综合运用法治、经济、技术和行政等手段,切实推动移动源污染防治,坚决打好移动源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助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文/图 赵璐瑶 李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