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披露,2023年截至8月,江西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额达到近5000万元。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全面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2023年截至8月,江西省已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773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额近5000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法治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积极开展线索筛查,严格按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的要求,组织筛查第四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共筛出线索610条。持续开展年度典型案例评选,印发《关于征集评选2023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的通知》,各地共报送参评案例30余件,经专家评审,评选出2023年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已公开发布进行宣传。大力加强部门工作衔接,落实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机制,推动耕地领域和渔业领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和公安机关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刑事犯罪侦查工作衔接机制。
同时,扎实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为掌握全省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现状,明确影响居民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江西省开展了2023年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目前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各地根据省厅印发的《江西省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统计调查制度》和《2023年江西省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实施方案》正在组织实施。纳入调查范围的28个县区已开展入户调查,计划9月底完成现场调查,11月底前编制完成工作报告。
为推进和规范全省环境高风险领域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发挥保险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社会保障功能,提高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江西省生态环境厅会同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金融监管局、江西银保监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江西省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环责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保障措施等,今年重点在全省危险废物经营行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各地根据工作方案,公布了应投保企业名单,全省共282家企业被纳入名单,并鼓励其他高风险企业积极投保。根据调度,目前全省共316家企业投保了环责险。
今年以来,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信用平台建设、信息归集、信用监管等方面取得良好进展。
截至8月底,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归集数据总量8086条,共享数据748390条。加大生态环境领域信用监管力度,上半年严肃查处了江西安标检测有限公司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将该公司的失信信息报至江西省公共信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同时,将市场监管部门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作为生态环境领域分类监管依据之一。
(图文/ 周娇 谭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