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拥有5个国家4A级、3A级景区,被誉为“鲁中水景明珠”“淄博后花园”。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林深水绿,拥有国内唯一以古村落命名的森林公园——峨庄古村落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山东省唯一的“中国矿泉水之乡”,淄博市最大的水源保护地太河水库也坐落于境内。
这里坚持“两山论”,坚决走生态致富路,打好“山水牌”,念好“农字经”,算好“文化账”,办好“民心事”,吃好“绿色饭”。
这里是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南部的太河镇。太河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绿色动能撬动生态产品“增值溢价”,努力将“生态资本”转化为“富民资本”,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优势带动生态旅游,依托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产业的太河镇特色“两山”转化之路。在山东省发布的首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中,太河镇成功入选。
守护绿水青山 打造“生态+旅游”
生态优良是太河镇最大的优势。太河镇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打造水源涵养保护区,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巡查“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将太河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内工业企业、餐饮业企业全部关闭。开展生态淄博建设“百日行动”,加快型煤、兰炭的推广,完成绿动力提升工程直燃煤小锅炉、生活源直燃煤小锅炉改造验收和18家畜禽养殖场改造治理,杜绝企业乱排乱放,减少污染、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治理“脏、乱、差”,描绘农村生活“新画卷”。以农村改厕、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美丽村居建设工作为重点,推动农村生活环境的全面改善,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展现出户户整洁、家家和美的魅力乡村新风貌。
依托绿水青山,太河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初步形成了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红色游、农家乐、户外写生摄影等多种形式融合发展的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每年吸引着各类游客200万人次。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精品项目带动战略,形成了以山、水、民俗为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业,培育起了以梦泉、潭溪山、齐山、云明山、峨庄瀑布群、涌泉、马鞍山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成为鲁中地区3A级以上景区最密集的地区。
依托生态资源 打造“生态+农业”
立足山区实际,太河镇发挥良好的生态优势和气候条件,加快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以种植端士梨、永莲蜜桃、樱桃、猕猴桃、火龙果、蓝莓等特色农产品为主,大力发展观光采摘、苗木培育、农耕体验等为主的生态休闲农业,积极培育农业示范园和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山区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建设水平。发展生态农业带动了农业种植结构深入调整,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条。
太河镇投资建设太河田园综合体、凤凰台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樱花、黄栌等基地,夯实产业基础。推进淄博池板御梨基地建设,开展御梨古树保护、品质提升和品种研发基地建设等工作。按照“品牌引领、项目推进、特色发展”的要求,着力提升“淄博池梨”“太河大樱桃”“永莲樱桃”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大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业名牌产品,打响太河生态农业品牌。永莲蜜桃获得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原野珍果园投资2000万元新上草莓、火龙果、大樱桃等特色采摘大棚,其火龙果和大樱桃已获得绿色有机认证。
依托传统古村落 打造“生态+文化”
太河镇现有国家级古村落9个、省级28个,以及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乡村风俗,全力打造“生态+文化”模式。
太河镇以流域或地理邻近区域为单位划定古村落连片保护区,对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各类习俗、传统节日、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坚持开发与保护并进的原则,编制连片保护区规划,发掘并保护古村落的特色文化资源,为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科学支撑。发挥古村落群的优势,开展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等特色乡村活动,推动乡村生态文化旅游持续升温。
据统计,太河镇通过建设民宿、农家乐等方式,直接带动贫困户503户、864人。积极探索旅游扶贫的新路径、新方式,开展“以房养老”模式,利用民众闲置的旧房子、废弃院落,采取出租或入股等方式由专业机构负责统一管理运营,集中打造高端民宿。以柏树村为例,已收储闲置民居30多套,受到了游客的青睐。
作为“中国矿泉水之乡”,太河镇现已拥有“绿赛尔”“多星”“醴云”“朗秀”“川东”等饮用水品牌22个,年产桶装水1300万桶,年开采量20万吨左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的最大化,划定一、二、三级开采区,科学开发矿泉水资源。设立矿泉水水源保护区,开展饮用水企业分类整合,构建科学健康的矿泉水产业格局。
(文/刘杰 刘巨贵淄博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