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至14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在赤水河流域开展生态环境联合交叉执法检查,旨在携手共护绿水青山,强化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重点流域协同监管,切实保障三省交界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据介绍,赤水河流经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蜿蜒500余公里,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进一步强化三省交界重点流域协同监管,此次联合交叉执法检查,滇川黔三省三级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分三个检查组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 ,重点针对排污口、重点排污企业、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问题在昭通市、泸水市、毕节市开展执法检查。为提升检查成效,强化结果运用,现场检查坚持问题导向,滇川黔三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跨省执法检查交办的问题,主动认领,积极跟踪整改到位。

期间,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三省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参观扎西会议长征纪念馆和江西会馆、水田寨花房子等扎西会议会址,重温红军长征在赤水河流域的英雄历史,深刻体会赤水河作为“英雄河”的鲜红底色,为持续在红色圣地谱写绿色篇章注入精神动力。

在随后召开的滇川黔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座谈会上,昭通市、泸州市、毕节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分别就近年来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队长陈力对三省交叉联合执法工作提出了“事业”要共创、“业绩”要共赢、“成果”要共享的建议。他提出,下一步,要进一步巩固滇川黔联合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机制,完善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各自的特色和长处,在各自精通的行业监管上互通有无,协同发力,进一步开展交流学习;将跨省环境保护合作的工作模式和取得的成绩积极向外、向上推广宣传。贵州省环境监察局处长陈勇表示,贵州省将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好经验、好做法,持续深化与各省间执法协作联动,全面落实此次会议达成的共识,继续聚焦污染防治攻坚,健全执法体制机制,落实好“双随机”“网格化”等工作方法,推进生态环境执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周鑫提出,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进一步深化联合执法工作,继续强化对赤水河流域和泸沽湖流域的联合生态环境执法,以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执法为重点,完善与创新联合生态环境执法机制,探索建立起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应急联动及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加大对滇川黔交界区域生态环境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滇川黔三省联合执法长效监管机制。


来源:云南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