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安徽省桐城市生态环境分局在桐城市民广场举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今年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面。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通过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方式加以保护。

活动现场,桐城市生态环境分局工作人员和环保志愿者们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群众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土地用途改变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退化的最大直接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开垦、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扩张、采矿、道路扩建、水电大坝以及管线建设等。这些活动造成毁林、生境破碎化等,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和沿海土地利用变化包括沿海挤占生境、近海水产养殖、海水养殖、底拖网捕捞、陆上开荒、沿海城市扩张等。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是一些物种成为珍稀濒危物种甚至灭绝或资源物种减少的重要原因。其中,盗猎和贸易直接将很多野生动物推向灭绝的边缘。过去50年中,鱼类和海产品过度利用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大驱动因素。

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分布、物候、种群动态以及物种组合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已经产生了明显影响,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47%的受威胁哺乳动物和23%的受威胁鸟类可能已经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无法适应快速气候变化的物种,则面临着更大的威胁。因臭氧损耗而增加的紫外线也对农、林、牧、渔相关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威胁。

所有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已是迫在眉睫。

连续多年,桐城市生态环境分局都在这一特殊的日子举办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文:安徽省桐城市生态环境分局 杨贤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