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滁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工作开展情况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滁州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滁州市委外宣办主任程明主持,滁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赵玮通报我市气候投融资工作开展情况。
自滁州市获批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以来,滁州市坚持全面部署、精心谋划,目前取得了初步试点成果。
一是建机制,高位推动试点。为进一步做好试点工作,滁州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召开全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动员大会,组建了以生态环境、人行、发改、银保监、地方金融5部门为成员的试点工作专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一体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
二是明任务,推动试点落地。根据试点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在考察学习和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基础上,制定《2023年滁州市气候投融资工作要点》,细化九大类30项工作举措,设定“十个一”工作目标,不断系统化推动试点工作。
三是搭平台,强化金融服务。完成滁州市气候投融资支持平台(一期)建设,实现金融政策披露、银行气候投融资产品展示、项目库动态管理。组织评选滁州市第一批气候投融资试点银行。目前已累计创新10款气候信贷产品,入驻气候信贷金融机构30家、担保公司10家、企业1.8万余家,气候信贷申请1344笔、气候信贷授信91.64亿元、气候信贷放款71.78亿元。组织气候投融资线上银企对接活动,6月1日-8月31日,组织市、县两级40余家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开展气候投融资线上专场银企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快政银企对接速度,简化审批手续,提升金融产品推介实效。线上银企对接期间,累计帮助204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取银行授信223笔、授信金额达37.37亿元。发放全国首笔“碳中和挂钩贷款”,投放首笔“碳减排双挂钩贷款”,发放全省首笔国家储备林项目贷款,发放全省首单林业碳汇权证质押贷款。开发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滁碳易”,引导金融资源积聚绿色低碳领域。截止2023年三季度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超700亿元,较2020年申报试点前(约170亿元)翻两番。
四是谋项目,筑牢试点根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和“减缓优先、适应同步”原则,重点围绕我市光伏、新能源电池等节能环保产业,开展滁州市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设工作,并探索建立智能化与人工相结合的气候投融资项目识别和推送体系,助力滁州市全力迈向“世界光伏之都”。截至目前,滁州市已累计入库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265个,总投资6985亿元,其中,减缓型项目234个,总投资6438亿元,适应型项目31个,总投资547亿元。入库项目总投资排名全国第一、单体平均投资排名全国二。
下一步,滁州市将以试点工作目标为主线,以“十个一”年度目标为抓手,加快构建以“碳账户”为支撑的碳排放核算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气候投融资政策标准体系,制定《滁州市金融机构气候金融业绩评价工作方案》、《滁州市光伏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滁州市新能源电池和储能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滁州市减缓气候变化项目与适应气候变化项目评价标准》、《滁州市气候信息披露指引》,激励金融机构内生试点动力,力争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增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能力,全面助力滁州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文:滁州市生态环境局